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6年01月04日> 总第1279期 > 08 > 新闻内容
火针治痛症
健康时报实习记者 梁 缘 驻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特约记者 徐青燕
发布时间:2016年01月04日  查看次数:  
   受访专家:吴中朝,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副所长、主任医师、教授、国家级名老中医

  擅长:诊治疼痛性病症、老年病、男科病、脑病及疑难杂症等。

  出诊时间:每周一、周三、周五上午

  选穴、取针、消毒、点火、灼烧,等到针身烧到发红甚至发白时,对穴位速刺的特殊技法一气呵成。看吴中朝教授扎针,快如闪电,疾刺疾出,瞬间完成。坐在椅子上接受扎针的肩周炎患者一脸淡定。“疼吗?”“不疼,就像蚂蚁咬一口。”

  肩周炎一般多发于50岁左右的男女,因此又被叫做“五十肩”,疼痛阵作,昼轻夜重,或呈酸胀,或如针刺,或如刀锉,肩膀敏感成了“温度计”,气温一下降,疼痛就如期而至,痛苦异常。

  每天因这些痛症,踏门求治者无数。吴中朝教授都会先问问病人:“你想要快治,还是慢治?怕不怕火针?”只要病人说不怕,希望病能快点好,吴教授都会推荐病人用火针疗法。

  火针疗法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原理是“燔针劫刺”“以痛为腧”,用火烧红的针迅速刺入相应穴位,直达病灶,有温经散寒,通经活络作用。相比于毫针,火针刺激量更强、疗程更短,见效也更快,尤其适用于各类寒证、痛证、痉挛性、顽固性的病症,如肩周炎、网球肘、面瘫、痛经等。“肩周炎疼痛,毫针可能每次要扎10余针,每一疗程要针刺10余次,但火针3次就能基本解决问题,快进快出,不留针,而毫针则要在体内留20到30分钟后才取出。火针一般隔天做一次,一疗程3次就能见效。”

  与毫针不同的是,火针对操作者的技艺要求非常高,吴教授总结了火针疗法的“六字箴言”,“红”“稳”“准”“轻”“快”“巧”,首先是烧针,针身必须经过700℃左右的高温烧灼达到发红乃至发白状态时才能使用,否则刺入会产生明显疼痛感。其次操作时得把针拿得稳,把穴位对得准,劲道使得轻且巧,保证刺入穴位的深度、角度、速度,才能“一招制敌”,治疗疼痛。

  一般来说,火针疗法不在神经血管密集的部位取穴,也不太适用于孕妇和容易晕针的人群,即便是孕妇,也要避免下腹部和腰部扎针,以防伤到胎儿。吴教授提醒,“针刺后,如果局部有红晕或红肿还没消退,最好不要洗澡,针后局部发痒不可搔抓,防止感染。”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