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肯定需要更长时间的睡眠,这是他们的身体成长、特别是大脑神经系统发育所必需的。对于成年人来说,通常认为是在8小时上下。对于老年人来说,一般能保证每天5~6个小时就很不错了。”
就在不久前,《每日邮报》也特意发表了这样一篇专业报道,其中提到了睡眠时间与年龄的关系,每个年龄段都有自己的建议睡眠时间:
初生婴儿(0~3个月)14~17小时;婴幼儿(4~11个月)12~15小时;学步儿童(1~2岁)11~14小时;学龄前儿童(3~5岁)10~13小时;学龄儿童(6~13岁)9~11小时;青少年(14~17岁)8~10小时;青年人(18~25岁)7~9小时;成年人(26~64岁)7~9小时;老年人(65岁以上)7~8小时。
“如果能满足这个标准当然好,不过真按这个标准来看,很多人的睡眠时间都是不达标的。”袁勇贵说,考虑到个体的差异性,在尽量保证自己的睡眠时间能达到上述标准的前提下,每个人还是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判断。
袁勇贵强调,“判断睡眠状况如何,时间只是一个方面,我们更要重视的是睡眠的效果。如果睡醒后精神振奋,疲劳消失,心情愉快,精力充沛,那么这样的睡眠应该就是合格的。相反,如果醒来依旧感觉疲惫、精力不足、情绪不佳,那么即便睡眠时间足够,睡眠状况依旧存在问题,一定要及时调整自己的睡眠时间、习惯,必要时还得寻求医生帮助。”
几点起床? 要看季节在中医专家眼中,该睡多久不仅要看年龄、看人,还应该看一看“天时”。
“我们都知道,冬季早上天亮得晚,加上气温低,从各方面考虑,都不建议人们过早起床,更不要过早外出活动,这也是一种顺应天时。”南京中医院老年科主任医师张钟爱教授指出,冬季最适合晚上11点入睡,早上7~8点起床,这样不仅时间充足,而且符合自然作息规律。七八点天亮了才起,正好外界温度上升,阳气生发,此时活动也比较好。对于中老年人来说,这样甚至还可以降低一些心脑血管病突然发作的风险。
“中医主张‘子午觉’,就是因为子时是一天阴气最重的时候,此时入睡有利养阴;西医则认为此时休息,不仅有助于新陈代谢,也和一些重要的激素分泌有关。所以我们主张的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不必太早起;但绝对不是故意晚睡,然后早上赖床不起。”张钟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