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获奖,应该传递一种科学精神,这种精神是细心钻研、淡泊名利。或许,这才是我们真正应该从她身上品味到的“鸡汤”。
——登上诺贝尔奖领奖台后,屠呦呦再次刷屏社交网络,但这次被转发的是她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诺奖致辞”,这些满满的“心灵鸡汤”范的所谓“致辞”,均为伪造。光明日报评论。
今后治罕见病、找救命药,希望有正常的路子,别总靠病患自己苦寻,走“渲染悲情+上网”的路子。
——近年来频现廉价救命药短缺,网上医生患者转发求药信息,人民日报评论。
安全套广告依然禁止在电视、户外做宣传,但 “无痛人流”却可以满地开花。这种滞后于现实的政策定位怎能不令人尴尬?
——世界卫生组织最近的调查显示,中国每五个性活跃年轻女性中,就有一个曾经意外怀孕,性教育明显落后于现实。北京晨报评论。
人的高贵源自教养,教养来自“精神底子”,少年儿童求知欲和好奇心最强,没有好东西充填,邪恶的种子就可能乘虚而入。
——日前,湖南邵东发生学生杀师案,谈及杀害老师的原因,刚满18岁的小龙说“我从来没把他的命放在心上”。对于这样的事件,新京报评论。
“定点熏腊肉”以减少空气污染,其初衷虽值得肯定,但也要考虑老百姓的实际需求和感受。堵住工业污染、机动车尾气污染的出口,恐怕远比避重就轻、本末倒置地堵住公众的嘴巴靠谱。
——日前,四川达州在中心城区规划设置4个腌腊制品熏制点,对于擅自进行熏制活动的,将处500~2000元罚款。中国青年报评论。
年末岁初,也应梳理一下曾经引起震动,但仍处于待解状态的热点事件。这些问题不能解决,就意味着危险依然存在,不知在什么时候又会造成悲剧。
——电梯“吃人”、毒跑道、留守儿童悲剧——2015年的这些“热点”事件让人记忆犹新。可是,这些系列热点问题的最新进展如何?人民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