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5年12月17日> 总第1274期 > 02 > 新闻内容
少吃肉也是做环保
健康时报实习记者 刘玫妍
发布时间:2015年12月17日  查看次数:  
   刚刚在巴黎召开的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气候变暖全球关注。  想要帮忙解决气候温室效应?那就少吃肉吧!

  前不久,英国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发布报告,畜牧业每年排放的温室气体量几乎占到全球排放总量的15%,这相当于全球车辆的总排放量。如果选择健康的饮食方式,到2050年之前将能实现所需减排量的四分之一。所以少吃肉不仅是健康行为,还可以帮助解决气候温室效应。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孙扬介绍,畜牧业确确实实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一个“大户”,畜牧业排放的温室气体主要是甲烷、二氧化碳和氧化亚氮,这三种气体也是全球温室气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占到80%以上。

  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途径比较广泛,首先是饲料的种植和利用,如大豆、玉米等种植过程中需要施肥,在生长过程中会产生氧化亚氮,而秸秆焚烧也会产生大量温室气体。然后是反刍类动物,比如牛、羊等对饲料的消化代谢过程,一头老实忠厚的牛在饱餐一顿后打了个嗝,也会向大气中排放甲烷,而且排放量惊人。最后是动物的排泄物,动物粪便的堆积会产生甲烷和氧化亚氮,这两种气体对温室效应影响很大,1吨甲烷的温室效应相当于25吨二氧化碳,1吨氧化亚氮相当于310吨二氧化碳。此外,砍伐森林用作牧场、饲料和肉制品的加工运输等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温室气体。

  正如英国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的报告所指出,全球的肉类消费量仍在上涨,预计到本世纪中叶在目前水平上增长76%,那就意味着对畜牧业的需求会更多。就我国目前的肉类消费状况而言,猪肉仍是肉类消费的主体,但牛羊肉的比重在逐年上升。

  不仅从环保角度,就是从我们自身健康角度而言,医生也建议我们少吃肉。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营养科郑锦锋主任表示,肉吃得过多,会导致营养过剩,特别是像猪肉、牛肉、羊肉等“红肉”,饱和脂肪含量高,吃多了易导致胆固醇升高、心脑血管疾病等。很多人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就和这种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密切相关。

  那么每天吃多少肉合适呢?郑锦锋建议,根据中国营养学会推出的平衡膳食宝塔,建议每天摄入50g~75g的畜禽肉类。对于有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人,吃肉是“四条腿不如两条腿的,两条腿不如没有腿的”,禽肉类和鱼虾类等“白肉”不饱和脂肪含量较高,有助于预防血脂的升高。对健康人群,红肉白肉可以协调着吃。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