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5年12月14日> 总第1273期 > 01 > 新闻内容
地球病了,没有人会健康!
健康时报特约评论员 敬一山
发布时间:2015年12月14日  查看次数:  
   “如果地球病了,没有人会健康”。——马云最近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演讲中的这句话让不少人感同身受。

  最近几天,包括北京在内的很多城市都陷入了雾霾之困。12月7日,北京首次发布重污染红色预警,持续三天中小学停课,汽车单双号限行。日常生活节奏被打乱,让人们对雾霾的危害有了更深切的体会。

  严重雾霾天气的红色预警是必要的,这不仅是一种应急之策,也是对公众健康意识、环保意识的唤醒。因为雾霾的长期存在,很多人已经习以为常。不仅行人雾霾天戴口罩的比例远不够高,中小学雾霾天进行户外活动的现象也屡见不鲜。而红色预警是通过一种集体约束,来提醒所有人关注身边的空气环境,并采取更健康的防护手段。

  从其他国家走过的道路来看,雾霾的治理非一朝一夕之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我们要和雾霾共存,学会必要的自我保护既是无奈,也是必须。诸如雾霾的成因是什么、对人体到底有怎样的伤害、戴口罩有哪些注意事项等,都不能只是停留于书本的纸上知识,而应为每一个人所掌握,这也是对个体的“小健康”负责。

  然而,鉴于当下雾霾的严重程度,戴口罩、安装空气净化器、乃至少出门,所有的努力在重度雾霾的大环境之下,恐怕也只是种自我安慰。对环境“大健康”的关注,则更应被重视起来。

  英国、日本等一些国家都曾经历过严重的“雾霾时代”,它们的转折也都始于深入人心的环保共识。从思维到行动,总是想法在先,执行在后。理念上有了共识,行动上才不会拖后腿。

  中国过去这些年,很多地方环保治理滞后,这和环保共识匮乏、理念分歧不无关系。比如说到雾霾成因,有说是汽车尾气,有说是供暖,有说是工厂排污等,尽管这些因素对雾霾都有“贡献”,但到治理的时候,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却开始相互推诿,拖延懈怠。而都不愿多承担责任的代价就是:大环境“病”了,谁都健康不了!

  现在的情况确如马云所说,“我们不应该再争论谁对谁错,谁应该承担更多责任!我们应该讨论的是谁有更好的办法来分享。”培植环保理念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但凝聚环保共识却是一切的开始。没有共识,光空泛地呼吁行动,是本末倒置,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面对严峻的雾霾形势,公众保护个体“小健康”的意识已逐步觉醒,但如何守护环境“大健康”,还需要更多的公共讨论,形成具有约束力的法律制度。在有充分环保共识的基础上“重典治霾”,是一些发达国家留下的成功经验,也值得我们深省借鉴。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