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雅与她的同学曾经做过一件很无聊的事情:上统计课的时候,他们闲来无事专门数新来的高数老师说“啊”的次数。一节课下来,她们竟然发现这位老师在四十分钟的一堂课里说了两百多个“啊”,一时间成为班上最为津津乐道的八卦。但是她们也发现,这位老师只有在讲课时才会连续不断的“啊”。
原来这位高数老师非常负责,怕自己讲得太快学生听不懂,于是无意识采取了这样的方式来帮助减慢语速。所以,每一个口头禅的背后,其实都有我们无意识的某种表达,或许是一段时间同一种情绪体验的累积,或是内心很在意某件事情,或者是某些性格特点的体现,又或者是为了简化情绪的表达而采用的一个符号。
我们会无意识地用一些发语词,就像古人的“夫……”一样,比如“所以”、“然后呢”、“嗯”,话语前后也许并没任何逻辑联系,用这些词只是要表明:“注意,我要说的重点是……”
喜欢把“我靠”、“牛掰”等“粗话”作为口头禅的人,性格中往往有直爽、豪放的一面,对细微的感情不是很敏感,你跟他一起时不要谈太多细节的感受,表现出爽朗的一面,用少量“粗犷”语言,他会觉得很爽。
喜欢把“可能”、“他们说”作为发语词的人,喜欢用委婉的方式来讲话,避免伤害他人或者承担责任,你大可把“可能”后面的内容当作是他的意见,同时你需要用同样委婉的方式与他沟通。
喜欢用“所以”、“但是”等的人,你不管他前面说了什么,只需要注意他“所以、但是”后面的内容就可以了。
喜欢在话中间插“然后呢”、“嗯”一类语气助词的人,说话的同时进行着思考,或害怕说错,你得放弃自己的滔滔不绝,安静地倾听,并且适当地给予认同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