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5年11月19日> 总第1266期 > 01 > 新闻内容
“抱母候诊”拷问天下儿女心
汪 冰
发布时间:2015年11月19日  查看次数:  
   日前,山东费县一对母子在县医院走廓里等候做检查时,因为天气寒冷,儿子把老母亲抱在怀里,大夫发现这一感人情景后拍成照片发送到朋友圈,感动无数人。

  后来,当事人被问起抱母取暖那一幕时说到,“老人就是用这样的方式把咱抱大的”。

  一个并不是惊天动地的行为,一个似乎人人都能做到的举动,之所以感动国人无数,似乎折射出一个难堪的现实,那就是孝行正变得越来越稀缺。

  有研究显示,20~30岁的年轻人在尽孝方面表现得力不从心,背井离乡进入城市,事业正处于打拼阶段,养房养儿负担繁重……这些都让孝敬父母变得困难。

  但是对于老人来说,比起物质上的供养,他们更看重的是日常交流中孩子对待自己的态度。

  现今,几乎有一半的中国老人过着“空巢”生活,“常回家看看”成了所有老人心中的热切愿望。可让人困惑的是,身边很多朋友没回家之前对父母非常思念,到家之后却又和他们争吵不断。

  通常来说,处于后青春期的子女们很容易在和父母的互动中爆发出小孩子的逆反,而作为一个人,真正成熟起来的标志就是更容易对他人的差异表示出宽容和理解。从这个角度上看,能不能和父母心平气和地相处就是考验我们是否真正长大的关键。

  其实,尽孝的方式从来都不是仅有金钱和物质上的供养,与父母耐心的沟通、诚恳的交流等体现在平凡生活中的每一个细小举动都是孝义的表达。

  父母最担心他们成为子女的负担。正因如此,他们会敏感地捕捉来自子女眼神和语气中的点滴嫌恶和不屑,当你负气地挂了电话,也许他们会为此伤心落泪好几天,甚至郁郁成疾。

  年轻的时候,我们从来不会担心自己成为多余的人,直到有一天你不再确定还可以为别人做什么,也不知道谁还会需要生活渐渐不能自理的你……

  父母的今天不仅是我们的明天,也是我们的昨天。当父母因为手抖而穿不好衣服,腿脚不灵走路不稳,情急之下口不择言的时候,请多一些耐心和鼓励,因为当年他们就是这样对待我们的。

  温柔地抱一抱他们吧,趁着他们还在我们身边,还记得我们是谁。

  作者系北京大学精神卫生学博士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