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最后几天里,我淋了一场雨,之后一直感觉头晕。31日值24小时的班,我从电脑前起身,突然感觉左侧身体有些麻木、无力,我连忙靠了靠桌子,几秒钟后症状渐渐缓解——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然而此后活动后无明显不适的状态又让我逐渐放松了警惕,想想还在值班,我所在的医院又不是综合医院,没有相关的专科,量了个血压也是正常的,“算了,还是等休息天再去看吧”,我这样对自己说,也就这么过去了……后来的一两天,虽然有些许不适,比如久坐起立时或睡醒时会出现那天那样的感觉,但活动后很快缓解,“哎,我生活习惯这么好,又这么年轻,不会有事的,工作吧!”我还是这么对自己说……
直到九月初的一天,那天刚好我和同是医生的妻子难得地两个人都全天休息。本来还打算出去玩一下。早上起床我又出现了那样的感觉,而且这回是明显地觉得左脚下地就像踩棉花。下床走了几步,没办法我又回床上躺了,妻子关切地问我:“怎么了?”我说:“不知道,左脚下地怪怪的,没什么吧,躺躺再起床。”于是躺了一会儿,我就又起床了,还是那样的感觉,好像稍微好一点。我走到客厅,看着挂钟说:“怎么才两点多?”妻子起床了,嘴里说着“难道钟又坏了”。我已经走到厨房,想拌鸡蛋,可左手拿着的碗突然滑落,鸡蛋洒了一地。
这时妻子边说着“钟没坏啊,现在是八点十几分,怎么你看成两点多呢?”边走过来,看到洒了的鸡蛋,又更紧张地问我:“你怎么啦?”我也不知道我怎么会拿不住碗。正在收拾地上的碎片时,妻子突然大声说:“你怎么只穿了一只鞋啊!”我才发现我的左脚没穿鞋,这不像平时的我啊!我赶忙走回卧室穿鞋,再看一下挂钟——原来是我刚才看不到时针,所以误认为是两点多!一切太蹊跷了,甚至有些可怕!身为儿科医生的妻子已经开始“警觉”地“打量”着我了,她突然说:“怎么你的嘴有点歪歪的?”我正准备说话,还真突然觉得舌根部怪怪的,说出话来舌头有点不自然,“天啊,你有点发不清音啊!左侧鼻唇沟变浅!左边左边,都是左边!赶紧地,吃饭,吃完饭去医院!”我看妻子都快急疯了,我也开始好好感觉我自己,好像并没有头痛、恶心呕吐之类的感觉,但左侧偏身感觉运动障碍是实实在在的……
到了医院,活动后的我那些症状已完全消失。一开始住神经内科,初诊拟诊“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来磁共振发现“右侧颈内动脉夹层可能”,转神外,行了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才发现右侧颈内动脉夹层已经压迫血管腔超过90%,狭窄处的血管就像小树枝一样细,需要紧急介入手术!——这么年轻,就被“脑卒中”找上门,还要植入个异物在身体里,我在心里不免感叹。不过此事肯定是事不宜迟,我就很快同意了。
术后我感觉原来一直存在的头晕完全消失,精神好了很多,一两天后就下床活动,再也没有那种偏身感觉运动障碍了,真的很神奇!
从入院到出院一共1周时间,回家休整了10天,我又上班了。我感觉我是幸运的,因为尚有妻子这样一位专业人士在身边,如果晚点儿,后果不堪设想!
现在我已经投入到正常的工作生活中,每天感觉精神抖擞、精力充沛,回想过去的半年我常常有疲倦感,而且有时是不能解释的,好像并不很忙,却很需要躺下休息,总以为是压力太大了,现在想想,也许,这颈内动脉夹层导致的血管狭窄脑缺血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只是我并没有在意,也是,谁曾想这个年龄就有脑血管病变(除了脑血管畸形)呢?
在此之前,我还真未听说过“颈内动脉夹层”这种病。生病后我查阅了一些文献,才知道原来颈动脉夹层是缺血性脑卒中中不可忽视的病因之一,虽然只占约2%的病因,却是45岁以下青年卒中的主要病因;至于更深一层的原因,如颈椎按摩、骑马、跑步、饮酒、呕吐、打喷嚏、咳嗽及快速转颈等导致夹层。但我发病的原因已无法追问,以后如何也无法明确预知,就顺其自然吧!
不过,和我一样年纪的朋友们,一定不要以为自己年轻就掉以轻心,脑血管病就不会找上门,要及时聆听身体发出的信号,以免不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