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很多医生的微信朋友圈被一条不幸的消息刷屏——《天妒英才,上海36岁心内科主治医师因癌症去世》,这位医师就是上海复旦大学附属闵行中心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许剑峰。
10月5日,许剑峰在值班时发现自己肝脏有个肿块;
3天后被确诊为胃肝性腺癌,且已转移到肝脏、骨骼、淋巴;
10月19日,许剑峰因抢救无效去世。
从发现症状到去世,前后只有14天。噩耗传开后,医疗界同行在哀悼的同时,都唏嘘不已。是什么病这么快地带走了一个医生,让人猝不及防?! 在网上输入“胃肝性腺癌”,相关的报道很少。“它属于胃癌的一种特殊类型,发病率不高,临床上少见。”浙江省肿瘤医院腹部肿瘤外科主任医师杜义安说,他从医这么多年,做了1000多例胃癌手术,也就碰到过四五例这样的患者。
虽然少,但却很可怕。在杜义安接诊的四五例患者中,活得最久的也只有一年多,这与普通胃癌相比,生存率是相当低的。普通胃癌,若早期发现、积极治疗,治愈率可以达到90%以上。
浙江省人民医院胃肠外科主任邵钦树教授说,胃癌一旦出现肝转移,往往已属晚期,意味着肿瘤已成为全身性疾病。人体的血液每分每秒在循环,胃肝性腺癌是一种容易侵犯血管的肿瘤,并随着血液循环,在全身游走、定植,因此相比普通胃癌,它更容易出现转移。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普外科茅翔、罗奋等人在2015年8月《中华肿瘤杂志》发表论文《熟悉两种胃癌罕见类型:胃肝性腺癌和产甲胎蛋白胃癌》提到:胃肝性腺癌是同时具有腺癌和肝细胞癌样分化特点的一种胃癌,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几率都比普通胃癌高,尤其是肝转移率达75.6%。肝转移是造成胃肝性腺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该病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30%、13%和9%。而普通胃癌的肝转移率仅为11.5%,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5%、57%和38%。
“与中老年人相比,在确诊的年轻人胃癌患者中,Ⅲ期或Ⅳ期的患者占60%~85%,且病程短、发展迅速、癌细胞转移早、预后不好。”邵钦树说,这与很多年轻人不重视健康有关,当他们出现上腹部隐隐作痛不舒服、胃纳欠佳、消化不好等症状时,以为是胃溃疡、慢性胃炎、胃痉挛,错失了早期诊断、治疗的机会。
和普通胃癌一样,胃肝性腺癌的早期症状很隐秘,容易漏诊、误诊。邵钦树提醒,胃癌(包括胃肝性腺癌)的危险因素有:喜欢吃高盐饮食、甜食、烫食、有夜宵习惯、性子急、有消化系统疾病史等。有上述危险因素者,一旦出现胃部不适,应引起警惕,及时咨询专科医生,有胃癌家族史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更要当心。摘自都市快报的公众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