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渡者,由此岸即彼岸也。抑郁症患者好似生活在一个玻璃罩中,外部的世界,现实、透明、看得见,却是隔绝的。对于他们,渡过不只是宗教情怀,更具有实实在在的拯救意义——从地狱回归人间。
防自杀
积极治疗是关键
抑郁症可能会带来两个后果,一是严重降低生活质量,患者生不如死;二是患者真的会去死。
依据抑郁症临床症状表现,医学上把抑郁症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阶段。轻度抑郁症患者心境低落,兴趣和愉快感丧失;到了中度阶段,还会追加脑功能阻滞和精神运动性阻滞,患者感到自己大脑思维功能、行动功能和社会功能下降;到了重度阶段,患者情绪极为抑郁,无法感知喜怒哀乐,思维动作严重迟缓,严重者可呈木僵状态。那么,是不是重度抑郁症自杀危险最大?
不是。这正是抑郁症的独特之处:抑郁症患者自杀,往往会发生在从轻度向中度恶化,以及从重度向中度好转的阶段。重度患者往往大脑一片空白、体力不支,不具备自杀能力;然而,药物一旦起效,患者大脑的抑制先得以解除(有了动力),可是情绪的好转要落后一周(自杀意念还在),而自杀往往在这一阶段发生。
干预自杀,就要学会识别患者从轻度向中度恶化,尤其是从重度向中度好转的关口。在这两个时段,要把病人看好,最好寸步不离。一旦出现闪失,后悔莫及!
曾经有一位患者家属找到我说,病人吃药一个月,无效,最近拒绝吃药,在家里闹得鸡飞狗跳。我立刻意识到,患者有力气闹,可能药要见效了。我叮嘱家属,由他闹,不用劝解,只需做好两件事:一是督促他每天吃药,一粒不能少;二是把家里的阳台、窗户封好,寸步不离人。又过了几天,家属告诉我,他病好了。
在一天之中,抑郁症患者多在凌晨自杀。这是因为患者的情绪变化晨重晚轻。患者往往早醒,那时情绪最为低落,想到漫长痛苦的一天即将开始,不知何时才是尽头,自杀的念头就会蜂拥而至。
善用药
足量足疗程
某日,我无意中在一个网站上瞥到了一组漫画。画面上,一个人在巷道里挖掘金矿。他筋疲力尽,离金矿越来越近,只剩下薄薄一层矿壁了,只要再挥一镐,他就会置身于财富之中。然而,他并不知情,然后放弃了。黄金就永远地被封闭在黑暗深处。
这组漫画让我一半后怕、一半庆幸。对于黑暗中与抑郁症抗争的人们来说,这幅画就是一个寓言,它警示着你:坚持到底、不要放弃,在黎明前的最后一刻!
这是信念,同时它也需要抓手——坚持服药,足量、足疗程。
一般来说,西药发挥作用是“立竿见影”的。可是,抗抑郁药是个例外。这是因为,抗抑郁药作用于大脑,要经历一段漫长的旅程。实现改善大脑神经递质的功能,既需要足够的药量,也需要足够的时间。任何一种抗抑郁症起效,至少需要4到6周的时间,有的甚至需要6到8周。这就是“足量足疗程”的由来。
很多患者并不知此理,服药三五天之后,发现并没有效果,于是就因失望而停药;也有的患者坚持服药一段时间,正面效果没有显现,副作用却先期到来。于是他看不到前景,又难以忍受副作用的痛苦,中途放弃服药,何其可惜。
足量、足疗程,要靠患者坚持。对医生来说,需要考虑的是如何为患者选药,以及确定药的组合。
北京安定医院姜涛医生曾对我说,选择恰当的抗抑郁药,关键是把握抑郁症是一种特质性疾病。抑郁症的临床表现有多种变异性,不同的药,药物特点有差别;同一种药,用在不同的病人身上,反应也有差别。临床医生选药,既要把握某一种药的药性,又要能合理评估它对于病人的效果。
药物的副作用是患者自我救赎之路上的大敌。有的表现为口干、视力模糊、排尿困难、便秘、轻度震颤及心动过速等等,有的则可能会引起直立性低血压、心动过速、嗜睡、无力等等症状。不过,副作用也并没有那么可怕。
此外,抑郁症患者还应该区分不适感究竟是症状,还是药物副作用。症状和副作用往往接近,如果把所有的不适都归为副作用,患者就可能因不堪忍受而中断治疗。
药物的副作用也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副作用的大小和患者本身的体质关系很大,与他服药时的内环境有关,其中就包括心理状态。
当患者的身体状况较好时,他对于药的耐受性就很好。例如躁狂时很多病人不觉得药物有什么副作用,抑郁时就会觉得很难接受。
对于疾病和副作用,应是“两害相权取其轻”。无论如何,药物的副作用与抑郁症对人的精神、肉体的摧残相比,微不足道。
摘自《渡过:抑郁症治愈笔记》,张进著,中国工人出版社
对话:
受访专家:姜涛,北京安定医院主任精神科主任医师
健康时报:目前,我国的抑郁症的现状怎么样?
姜涛:可以用很不乐观来形容,我国抑郁症的终身患病率大概7%,但只有不到30%的人在接受治疗。很多人不能正视抑郁症。自己不承认,外人不理解。而且,中国的精神科医生缺口40万,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健康时报:抑郁症会有季节的波动吗?
姜涛:会的,抑郁症的高发季节是在秋冬之际,光照不足,比较阴冷的时候,病人容易犯病。在北方,多发于深秋和冬季。在南方会出现在梅雨季节。
健康时报:您对抑郁症病人有什么嘱咐和提醒吗?
姜涛:抑郁症跟现实的联系非常密切。没有抑郁症遗传和家族史的人,如果遇到突然的负面刺激很容易患病。所以一定要注意劳逸结合和情感的疏导。而对于已经得过抑郁症的患者来讲,要在秋冬季节注意复发的问题,避免接触会引发抑郁症复发的事件,还应注意进行持续的体育运动,我们都要学会自我保护,才能减少这样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