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5年10月26日> 总第1259期 > 17 > 新闻内容
肠息肉会不会癌变?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胃肠肛门外科副主任医师 练 磊
发布时间:2015年10月26日  查看次数:  

  很多患者都为肠镜报告上的“息肉”担惊受怕,担心息肉变成肿瘤。通俗地说,肠道息肉就是肠道上长了些肉疙瘩,有非肿瘤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并非所有息肉都会癌变。

  非肿瘤性的息肉一般不会发生癌变,主要包括:幼年性息肉,常见于幼儿。还有一种是炎性息肉,又称假性息肉,是大肠黏膜的溃疡在愈合过程中纤维组织增生及溃疡间黏膜下水肿,使正常黏膜表面逐渐隆起而形成。

  腺瘤性息肉是公认的癌前病变。可大致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管状绒毛状腺瘤,其中管状腺瘤最多见。腺瘤息肉癌变与其大小、形态和病理类型有关。

  肠息肉的形成有很多种原因,如肠道慢性炎症、低纤维饮食结构、长期吸烟以及遗传因素。建议家族成员中有结肠癌或结肠息肉者;长期吃高脂肪、高动物蛋白、低纤维食品且年龄大于50岁的人群,每年做一次相关检查,及时发现有癌变倾向的结肠腺瘤。

  在治疗方面,小息肉一般在进行结肠镜检查时予以摘除并送病理检查。直径大于3cm的腺瘤,尤其是绒毛状腺瘤应手术切除。炎性息肉以治疗原发肠道疾病为主,炎症刺激消失后,息肉就会自行消失;增生性息肉症状不明显,无须特殊治疗。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