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大了,个子矮了。”如果在40岁后,身高比年轻时降低了超过3厘米,要警惕是否存在骨质疏松的问题。
2015年9月,北京市疾控中心使用超声骨密度检查的方法,在北京市朝阳区的4个社区,为1000余名居民进行了初步筛查。筛查发现:40岁及以上人群中,81.5%超声检查提示骨健康状况异常,40岁以下人群中也有76.2%骨健康状况异常。
湖北省人民医院骨外科主任医师陶海鹰提示,骨健康状况异常一般以骨量减少为主。判断是否存在骨质疏松,比较显著的一个标志就是身高是否大幅降低。
随着年龄增大,人体机能不断退化,人体内的椎间盘液体逐渐减少,椎间盘弹性变差,因此很容易因为骨质疏松发生椎体压缩性骨折。但由于这种骨折程度轻微,一般无明显痛感,反映在体表上就是身高降低。
陶海鹰主任提醒,35岁前后人体骨密度达到峰值,而中年以后,特别是女性绝经以后,人体骨量丢失速度加快,就成为骨质疏松的高发群体。
专家还建议大家,要及时预防性补充钙和维生素D,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青少年要少喝咖啡、浓茶和碳酸饮料,多食用富含钙的食品,如牛奶、豆制品等,尽可能的提升骨量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