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号 我国全自主研发新药诞生
经过不断的实验,促使青蒿素问世的“523计划”中的专家们正式从青蒿草里提炼出抗疟疾的有效单体青蒿素,并于上世纪70年代初将青蒿素的分子结构清晰地解析出来。
了解了青蒿素结构,还得确保批量生产出稳定的成品药才能使其进入实质性治疗工作。
在1996年4月,中国科学院时任院长周光召发出一份公函中,确定了青蒿素研究成果奖励名单,其中有包括屠呦呦在内的10位科学家。名单中一位叫刘旭的工程师,不仅同样参与了“523计划”,而且接过有效药物研制的接力棒。1977年,刘旭所在的桂林南药在青蒿素基础上成功化学合成了青蒿琥酯,青蒿素系列药品中第一个自主研发的新品种就此诞生了。
根据刘旭回忆,1977年5月21日,桂林南药正式参与了“523计划”,当时研发的青蒿素相当不错,但是有两个美中不足,第一个就是剂量大,希望提高疗效,第二个是不溶于水,对于疟疾的抢救不利,当时的任务就是解决水溶性的问题和提高药品疗效。
同年8月,邀请广西医学院筛品以后发现了最早研发出的青蒿琥酯,它可解决水溶性的问题,而且疗效提高了5倍,后经过不断完善和临床试验,不断改进青蒿琥酯。与同时合成的其他产品相比,青蒿琥酯克服了水溶性的难关,因此是唯一可以被用作血管注射的剂型。
桂林制药自主研发成功的青蒿琥酯在1987年获得了国家卫生部颁发的一类新药001号证书。
因青蒿琥酯具有毒性低、起效快、疗效高、复燃率小的特点,现已在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注册销售,解除了许多疟疾患者的痛苦,世卫组织称其为“最有效”的抗疟药,并在2000年将其列为抗疟药基本药物。
27年 挽救700多万重症疟疾患者
在青蒿素成为新闻热点后,有报道称,青蒿素的知识产权早已经被瑞士诺华和法国赛诺菲全权买断。且这两家企业也已先中国企业一步取得了资格鉴定,拿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订单。
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在研制出治疟特效药青蒿琥酯后,桂林南药被收入复星医药旗下,在集团支持下,又使其青蒿素类联合用药(ACT)复方通过世界卫生组织的药品预认证项目,成为唯一一个通过该项认证的中国抗疟药生产商。
目前,复星医药的青蒿琥酯系列创新药品(含口服制剂和注射剂)累计已帮助近2亿疟疾患者恢复健康;特别是创新药品Arte sun(注射用青蒿琥酯)在全球30多个国家注册销售,在全球重症疟疾市场占有率在90%以上;截止到目前已挽救有700多万重症疟疾患者的生命,且主要为5岁以下儿童。
据青蒿琥酯发明人刘旭回忆,当年青蒿琥酯获得国际认可并不容易,经历了一个漫长过程。
最终在1988年的史瑞克杂志上,WHO终于承认了青蒿琥酯,它是1988年的全世界新上市的52个新药之一, 在1993年日内瓦会议上推荐使用,在1993年的伦敦会议上与会者一致认为青蒿琥酯是最好的, 1996年青蒿琥酯标准剂量疗程被确定下来,当时只有奎宁有标准剂量疗程,在抗疟药中只有定下标准剂量疗程后才认为是稳定、有效的、安全的。1998年青蒿琥酯被进一步推荐,而在1999年青蒿琥酯终于上了WHO国际药典。
目前抗疟药方面共有2家跨国公司(瑞士诺华、法国赛诺菲)和5家印度公司以及桂林南药共8家企业的口服ACT通过世卫组织药品预认证。
复星桂林南药是全球唯一有注射剂和口服剂通过PQ认证,也是全球通过抗疟药PQ认证品种最多的创新制药企业(10个口服制剂和3个注射剂,其它通过世卫组织认证的企业都只有口服制剂通过认证)。
现国内其他的制药商一般都是在为诺华等跨国医药公司原料药,桂林南药至今仍就是唯一通过世卫组织该项认证的中国抗疟药生产商,代表着中国乃至全球在疟疾治疗药物的研发生产等领域的最强实力。
在2015年1月29日,注射用青蒿琥酯又登上法国独立医学杂志《处方》(Prescrire)一年一度的“荣誉榜”,成为首个进入该荣誉榜单的中国原创药品。
13个品种 以公益之心做抗疟药品
目前,全球共有8家生产青蒿素的企业进入世界卫生组织名录,其中复星集团是唯一一家中国企业,也是生产青蒿素品种最多的企业,复星集团青蒿素共13个种,其中涵盖10个口服剂型和3个注射剂型(重症,危急时刻救命用),并且注射剂型被中国独家垄断。
“抗疟药主要治疗人群是贫苦大众,不能抱着盈利的心态做药。”复星集团总裁汪群斌介绍说。
在跨国药品企业内,青蒿素制剂是被额外纳入公益部门的。
同时纳入世界卫生组织认证的青蒿素药物,也都是控制费用,不允许药物涨价的。
仅仅在过去的三年内,复星医药桂林南药已向全球市场供应了2380万支注射用青蒿琥酯,较上一代药物多挽救8万多个生命,有340多万人(90%以上为非洲人民)因此而获益。
借助产品的优势,复星医药积极配合中国政府的援非抗疟工作,自2006年起,共承担中国商务部对非援助项目百余个,涉及30多个国别,多次成为我国送给亚非拉地区挣扎在疾病第一线人民的珍贵大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