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背景:近日,健康时报社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联合举办健康大讲堂。
主讲专家:赵绵松,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
您家里有多少种止疼药?阿司匹林、布洛芬、消炎痛……随便数数,就能列出三四种来。出现头痛、牙痛、腰腿痛等疼痛难忍的情况时,很多人自己找出一盒止疼药就吃,甚至吃了一种不管用就换另一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赵绵松提醒,止疼药的选择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尤其是混着吃止疼药容易出现副作用。
赵绵松介绍,一般常用的止痛药有四大类,分别是吗啡、非甾体类药物、糖皮质激素,有时候也会用到抗抑郁药物、营养神经药作为辅助药物。
其中非甾体类药物(NSAIDs)在临床上应用很广泛,比如创伤、拔牙、手术后疼痛、躯体疾病疼痛等,是疼痛的主打药物。常见的非甾体类药物有阿司匹林、消炎痛、布洛芬、双氯芬酸、尼美舒利、炎痛喜康、舒林酸、阿西美辛以及近年来的新型NSAIDs类药物:塞来昔布和依托考昔等。对于这类止疼药来说,除了小剂量的阿司匹林外,其他药物不能混用、重复或叠加服用,否则会出现“天花板效应”,即它的正作用也就是止痛效果会达到顶点,但它的副作用会不断叠加,容易出现出血倾向,比如皮肤的青肿、皮下瘀斑、出血点等,严重的甚至内脏器官出血,如胃出血、肺出血、脑出血等。尤其是年龄比较大、同时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的患者,使用这类药更要小心。
赵绵松建议,该类药物虽多数是非处方药,但仍要在医生的建议之下选用,使药物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达到最好。此外,空腹服药虽吸收好,对胃肠道刺激也大,所以建议尽量不要空腹食用,尤其晚上的药物可以与晚饭同服,吃完后适量运动,不让药物沉积在胃里面,减少药物对胃的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