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5年10月15日> 总第1256期 > 15 > 新闻内容
介入病房是个神奇中转站
健康时报记者 尹 薇文/图 驻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特约记者 程守勤
发布时间:2015年10月15日  查看次数:  

受访专家:
滕皋军,中华医学会放射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常务副会长,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院长、教授、主任医师
擅长:创建或改良了10多种介入治疗新技术,尤其在脊柱介入新技术、粒子消化道新型支架研发、支架再狭窄机制与预防等方面有突出成就
出诊时间:周一下午(专家门诊)


“介入能有效迅速解决很多临床问题,但不是谁都能做得好,因此介入病房的设立有助于让受过专门介入训练的医生来做规范治疗,也有助于和其他科室衔接,共同协作解决问题。”作为推动国内放射介入技规范化治疗的创始人之一,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院长滕皋军教授非常清晰地指出了介入技术和病房的价值和意义。   癌转移气管狭窄
粒子支架显神通
病房现场:一位六十来岁的老汉坐在床头,神色激动地说,我现在呼吸要多舒畅有多舒畅,郭金和主任真是神仙。
滕皋军:这位老人食管癌肿瘤转移导致气管狭窄,常规治疗后未见好转,只能坐在床上勉强维持呼吸。正常约18毫米的气道才剩下3毫米。
这在以前很难治疗,单一气管支架可以扩开狭窄的气管,暂时缓解呼吸困难,但肿瘤会继续生长堵塞支架。我们用了最新的气管支架与放射粒子组合式新技术,将一枚携带了20颗放射粒子的气管支架,准确植入到病人狭窄的气管中,开通气管同时局部近距离照射杀死肿瘤。这是放射性粒子支架在消化道之外的新用途。
腰椎间盘突出症
滕氏技术巧止痛
病房现场:一位46岁的中年男性是坐着轮椅进医院的,之前腰疼得厉害,何仕诚主任医师手术后已经完全没事了。
滕皋军:患者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我曾见到作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患者最后明确为椎体肿瘤、椎管内肿瘤、椎管内血管畸形、椎体结核等。常见的腰背痛作为单一症状出现,要多种检查才能确定病因。
明确诊断后,治疗困难迎刃而解。用我1990年发明的经皮腰椎间盘旋切术,只需通过患者皮肤经腰旁穿刺进入椎间盘就可介入微创解决,目前已在国内数百家医院为十万患者解决了问题。但手术指征的把握很重要。   治疗脑动脉瘤
神经介入效果好
病房现场:五十来岁的中年女性头痛得厉害,来医院检查,发现是脑动脉瘤,但邓钢主任说不用开颅就能解决。
滕皋军:脑动脉瘤的最大危险是脑出血。但多数患有脑动脉瘤的病人没有临床症状。如果没有出血倾向可暂时不治疗,压迫神经引起头疼就必须处理了。
近年,介入治疗进步很快。脑血管造影DSA技术能明确出血原因同时行介入治疗。这位患者仅需在大腿根部穿刺后送入导管到达脑动脉瘤,好比修路时用水泥石子填充路面坑洼,不需开颅和暴露脑组织,术中几乎无出血,具有效果好,痛苦少,创伤小,恢复快等很多优点。
下肢深静脉血栓
介入疏通血管
病房现场:一位50岁左右的中年男性车祸骨折后养伤,天天坐着看人搓麻将,结果几天下来腿就肿得动不了了。
滕皋军:这位患者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常被称为“经济舱综合症”,是由于长途旅行时腿不能动,血液循环差导致,久坐或大手术后不能动都易发生。患者原本骨折会导致血凝度上升,加上他坐着不动,也很少喝水,所以就发生了这个病。
患者来到这里后会立即安排介入手术疏通血管,除去里面的障碍物血栓不是太难。但类似这位患者应该在术后做好抗凝工作。而这个病仍然以预防为主,长期坐着需要想法动一动,或者绑上弹力袜。   记者手记
初见滕皋军教授时感觉他温和儒雅,深入挖掘才发现,原来他是十足拼命三郎:上世纪80年代介入技术兴起不久,他就不顾当时放射防护设备简陋,“牺牲自己,照亮他人”,在临床上开展一项项介入手术。这种创业精神推动了中国的介入事业走向国际前沿。在近日召开的2015年欧洲心血管与介入放射学大会上,滕皋军作为首位中国介入医师,代表中国所有的介入同行领取了“杰出人物奖”荣誉。这是国际上最重要的介入学会对中国介入医学水平的认可。
滕皋军对研发“武器”也很狂热。滕氏技术以外,他更大的成就是放射性粒子支架研制成功,同时解决食道癌、胆管癌、门静脉癌栓等空腔类癌症的疏通和消灭肿瘤,成为目前国内介入领域为数不多的原创性技术,一问世便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并在国际顶尖的医学期刊《柳叶刀肿瘤》发表,现在延伸应用到了直接影响生命的气管支架。
滕皋军另一个拼命的体现是,坚持临床一线。他是临床医师中难得的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即使担任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院长后,仍坚持出专家门诊、手术和查房。“介入病房能成为临床各专科的中转站,解决内外科治疗以外的问题,是“精准医学”的典范,代表现代医学的发展方向。
滕皋军狂热工作同时还具拥异常发达的战略思维:他积极推动全国约6000名介入专科医师成立了介入医师协会,并担任卫计委的介入诊疗规范专家组共同组长等职务,“这能给全球最大的一支介入队伍一个归属感,推动介入技术的规范化。”
查房见闻
全国的医院中有独立病房的介入科已过半数,但位于南京的中大医院总院区的介入与血管外科里的86张床位绝对算得上豪华配置。整个病房分为三个组,治疗范围涵盖血管、神经、肿瘤、脊柱等除了冠状动脉以外的所有介入手术。等着滕皋军教授的一般都是最疑难的病人,科室一层层讨论诊治方案后,再请他拿主意。
“大老板来了!”两位术后恢复不错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本来正在病房边站着分享各自治疗顺利的喜悦,看着滕院长率领科里的大队人马过来,其中一位打趣道。“我可不是老板,老板是赚大家钱的,我是治病来的。”滕皋军教授笑着回应。
在仔细查看一位糖尿病患者已有点发黑的脚趾头后,滕皋军教授神情凝重起来:“来得有点晚了,要尽快想办法打通患者足底动脉弓,改善脚趾末端的血液供应,如果溃疡能好转,就避免截去脚趾了。”
走廊里的加床也都排满了患者。一位30多岁的女患者看到滕皋军教授带着查房大军过来,立即下床像学生一样恭敬地站好腼腆地笑着。“她是一个县医院的妇产科主任,上次在妇产科介入技术培训班上听了课后,当时就说我们介入栓塞子宫肌瘤供血动脉的新方法太好了,还表示她自己子宫肌瘤就要这样治,结果还真来了。”郭金和主任医师在一旁介绍。“手术会尽快安排。你是医生懂得需要注意啥。”尽管面对的是一位年轻同行,滕皋军教授也无一丝大教授的架子,还是如平时关照患者一样温和。
查完房来不及片刻停顿,滕皋军教授又火速赶往位于长江以北的新院区了。在那边不仅要处理院务事宜,介入科也有26张床位的患者等着处理。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