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5年10月15日> 总第1256期 > 06 > 新闻内容
臭氧与PM2.5一样凶险
健康时报实习记者 步 雯 牛宏超摄
发布时间:2015年10月15日  查看次数:  


提到空气污染,人们总是想到雾霾天气,然而蓝天白云中可能也隐藏着“健康杀手”,其中最主要的是臭氧污染。
环保部9月1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全国重点区域74个城市的空气质量超标天数中,以臭氧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最多,其次是大家熟悉的PM2.5。这是自5月份以来,臭氧连续第四个月取代PM2.5,成为空气质量超标的“元凶”。
“在天是佛,在地是魔”是科研界对臭氧公认的描述。一般情况下,臭氧聚集在平流层,可吸收太阳光照中的紫外线,充当“地球卫士”,保护人类免受紫外线伤害。然而如果臭氧聚集在近地面,高浓度的臭氧会刺激和损害眼睛、呼吸系统等黏膜组织,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作用。
臭氧污染看不见,却与PM2.5一样凶险。中国疾控中心环境所空气质量安全监测室主任吴亚西说,臭氧具有强氧化性,臭氧污染会对人的呼吸道产生强烈的刺激,引发胸闷咳嗽、咽喉肿痛,严重的会引发哮喘,甚至导致肺气肿和肺组织损伤等问题。同时,臭氧也会刺激眼睛,使视觉敏感度和视力降低。它还会破坏皮肤中的维生素E,让皮肤长出皱纹、黑斑。
儿童和老人作为敏感群体,受到的影响更大。他们本身免疫力较低,对臭氧污染更加敏感。而且,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有些环境污染造成的损伤可能会是持久性的或是不可逆的。
那么臭氧污染是怎样形成的呢?吴亚西主任介绍,“臭氧污染主要是一种光化学反应。汽车尾气、工厂烟雾等排入大气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和氮氧化物,在强烈的阳光紫外线照射下,经过光化学反应,产生了臭氧等有毒气体。”挥发性有机物种类成千上万,排放源非常复杂,覆盖石化、化工、汽车制造、印刷、家具等领域,这也为治理臭氧带来巨大挑战。在室内,一些质量差的静电原理的净化器和复印机在工作过程中,都会将空气中的氧气转变为一定的臭氧。
吴亚西主任解释道,臭氧超标主要集中在日照充足的4月至9月。因为臭氧通过光化学反应生成,而这个时期的光照最为强烈,紫外线最充足。此外,在一天之中,臭氧含量也呈现明显的波浪状,在早晨和傍晚含量较低,而在下午两、三点时达到最高点。这个时段最好待在室内,关紧门窗,尽量避免户外活动。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