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5年10月12日> 总第1255期 > 24 > 新闻内容
诺奖为什么颁给屠呦呦?
健康时报综合
发布时间:2015年10月12日  查看次数:  
  

  “青蒿素类药物及复方制剂是目前抗疟药中的一线药物。”符林春说,在十多年前就该被授予诺贝尔奖,国外科学家曾撰文表示,二十世纪下半叶最伟大的发现是青蒿素。

  以青蒿素为基础,更多技术改良后的青蒿素衍生物以及不同的给药方式给疟疾患者带来福音。汤林华介绍,一些普通的恶性疟疾病人不用住院,买一盒药,吃三天就能好,“有了青蒿素,治疗普通的疟疾病人有时比治疗感冒还简单”符林春说,他曾奋战过的海南疫区自2012年后再也没有看到疟疾患者。

  成功,在190次失败后姗姗来迟

  “如果医学生没听过青蒿素,那一定是本科阶段没认真听课。但不认识屠呦呦,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北京大学医学部09级医学生沈晖如此说。

  的确,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疗法,已成为针对疟疾的最佳治疗方案。但鲜有人知,青蒿素是在历经190次失败才成功。

  屠呦呦在《自然》上发表的《青蒿素的发现——中药的馈赠》记述了当时的一些片段。

  1967年,全民抗发疟疾523项目启动。“我们调查了2000多种中草药制剂,选择了其中640种可能治疗疟疾的药方。最后,从200种草药中,得到380种提取物用于在小白鼠身上的抗疟疾检测,但进展并不顺利。”

  西晋葛洪的处方成为契机。翻遍古代医学典籍,《肘后备急方·治寒热诸疟方》给了她灵感: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并未采用一般提取中药的水煎或酒精提取方法,是怕破坏青蒿素的有效成分?

  “1971年10月4日,我第一次成功地用沸点较低的乙醚制取青蒿提取物,并在实验室中观察到这种提取物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了100%。这个转折点是在经历了190次失败之后才出现的。”也正是这一发现,在40多年后让屠呦呦成功问鼎诺奖。

  反复实践,让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含量与产地、采收季节均有关系,抗疟药效还与药物部位相关。不断琢磨、近乎“疯狂”地实践,让她第一个把青蒿素带入了“523项目”、第一个提取出了具有100%活性的青蒿素、第一个将青蒿素运用于临床并证明有效,让屠呦呦的科研结果成为首创。

  屠呦呦的爱人李廷钊曾表示,当年屠呦呦整天泡在实验室,满身酒精味。当放弃酒精改用乙醚后,由于乙醚有毒,屠呦呦得了中毒型肝炎,团队中的钟裕荣切除了部分气管和肺叶,另一位成员崔淑莲也很早过世了……为获第一手临床资料,屠呦呦还亲自两赴海南疟区。

  “很多年轻的同志,得了疟疾便40℃以上高烧不退,两天以后嘴唇都紫了。”于是,搞出一个全新结构、疗效好的药物,解决氯喹耐药性的问题,成为了包括屠呦呦在内的科研团队共同的目标。

  研发条件也并不乐观。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所长姜廷良研究员曾与屠呦呦共事,“青蒿素在青蒿里的含量只有千分之几,需要体积很大的容器来浸泡,没有就用家用大缸来代替。”

  汤林华教授告诉健康时报记者,当时523项目吃住都在实验室,一旦有苗头,便带行李去疫区,云南、海南等流行疫区都有屠呦呦团队的身影。

  姜廷良研究员回忆,为保证用药安全,在由动物实验向临床实验过渡时,屠呦呦还带头与课题组一起亲身试服。在海南期间,屠呦呦整日守在病床前观察患者反应,在极困难的情况下取得了首次30例患者痊愈的成功案例。

  “只要是喜欢的事情,就会全力投入去做,这是屠呦呦的特点。”清华大学老教授陈效中介绍,在喜欢的事上坚持不懈,是屠呦呦给他最深的印象。

  这种坚持体现在科研工作中变为了“苛刻”。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院长吕爱平曾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担任所长,与屠呦呦为同事,“尽管平时容易相处,但对待科研可谓苛刻,每个细节都会过问”。

  从传统医学到现代医学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屠呦呦的名字取自《诗经·鹿鸣》,据考证,蒿,即青蒿。似乎她生来便与青蒿结下不解之缘。

  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中医与西医的话题,存在本质区别。传统医学体系并不关心这颗小草里有什么成分,管用即可。但现代科学体系下的研究,却需要深入到分子水平。对于中国而言,青蒿素是一个传统医学宝库,远未被充分发掘。

  在2011年获得“拉斯克奖”时,屠呦呦曾说:青蒿素的发现是中国传统医学给人类的礼物,在研发关键时刻,是中医古代文献给予了灵感,提醒生命科学工作者不要忘记中医药这座传统宝库。

  2015年获悉得到诺贝尔奖后,屠呦呦仍然强调,这个成果属于中医药集体,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荣誉。

 

  相关阅读

  你可能就属于疟疾的高危人群!

  别以为疟疾离你很远,可能你就属于疟疾的高危人群!

  9月16日,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布最新报告称,尽管疟疾致死率自2000年以来已下降60%,全球仍有32亿人面临疟疾风险,2015年预计新增病例2.14亿。

  咋会得疟疾:

  被蚊子叮咬

  解放军302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与研究中心副主任医师聂为民介绍,疟疾属于传染病,其中有两种情况:一是被疟蚊叮咬后(这种蚊子叫做按蚊,并不是所有蚊虫叮咬都会传染),疟原虫进入体内;还有一种是输入带疟原虫的血液。

  这五个省是高发区

  据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2010年数据显示,全国31个省(区、市)均有疟疾病例报告,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省份依次为云南、安徽、河南、湖北和贵州,5省合计报告发病数占全国总数近八成。

  这些人是高危人群

  1、正在非洲和东南亚旅游的人;

  2、刚从非洲和东南亚旅游回来的人;

  3、被蚊子叮咬过发烧头痛的人;

  4、生活在贫困地区,卫生条件差的人;

  疟疾会有啥症状?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主任医师杨铁生在国家卫生计生委临床医生科普项目中介绍,发作一次疟疾的全过程大致为:先有一段潜伏期,一般间日疟、卵形疟14天,恶性疟12天,三日疟30天;然后进入发冷期,先为四肢末端发凉,全身发冷等;随后冷感消失,进入发热期,体温上升,通常发冷越显著,则体温就愈高,甚至可达40℃;高热后期,进入出汗期,2~3小时体温降低,患者感觉舒适,但十分困倦,进入间歇期。

  治疗:

  青蒿素大有用处

  疟疾治疗药物主要是伯喹、氯喹及青蒿素。

  1、控制临床发作的药物:氯喹、青蒿素类(青蒿素、蒿甲醚、青蒿琥酯、双氢青蒿素)。

  2、防复发:常用药有伯氨喹啉、磷酸哌喹。

  预防:灭蚊、防蚊咬

  预防疟疾,最有效的办法是防蚊虫叮咬。穿长袖长裤,避免皮肤暴露,暴露部位可擦驱蚊膏或防蚊水;从疫区回来的人,如有发热、发冷、呕吐等症状,要及时就医。

  内容来自2015年10月6日健康时报官方微信。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