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5年09月28日> 总第1253期 > 21 > 新闻内容
医者,慈悲如月
本版文字摘自《白说》,白岩松著,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社供图。
发布时间:2015年09月28日  查看次数:  
   编者按:谈及白岩松,似乎大家脑海中就会出现那个坐在演播厅,字正腔圆播新闻的画面。但是熟悉他的人会发现,在演播室之外的很多场合,他还在健康、教育、阅读、人生等多个领域温暖发声,理性执言,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近期,白岩松在新书《白说》中再次给我们带来了这样的反思。

  “偶尔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在抚慰。”这些文字里,似乎有着对医生这个职业更为深远的定义。

  多年以前,我向台湾的证严上人请教过医患的问题。她创办了台湾慈济功德会,用了近五十年的时间,将志业由慈善、医疗、教育扩及国际赈灾、骨髓捐赠、社区志工、环保等领域。一路走来,她也经历过无数不被理解的委屈和艰难。她的回答是这样的:“被磨的石头才亮。”

  证严上人还说过一句话:“慈悲如月。”对我颇有启悟。我们都觉得“爱”很温暖,愿意用阳光来比喻,但真正像太阳一样的爱,恐怕又给人带来压迫感。倒是月亮,本身并不发光,却能照亮夜行人的道路。既然从事医生这个行当,何不让自己拥有月光一样的隐忍,月光一样的慈悲?

  医生这个行当介于上帝、佛与普通职业之间。媒体人必须呼吁法律严惩那些犯罪的人,用某种“高压”的方式呼吁人们对医者保有尊敬,相关的制度改革也要跟上,进一步确保医生的权益。可是从医生自己的角度来说,你不得不用那些委屈和痛苦,将自己心中的石头磨亮。

  为什么我对医生有这样的情感?我的家庭曾经历过一件事,是我大学毕业后回家探亲,返京的前一天晚上,我妈给我讲的。

  我的家乡在内蒙古的海拉尔,那个地方很偏远。七十年代,我爸才三十多岁,总咳嗽,有时还带血。有一天,他出差去天津。我妈嘱咐他,办完公事一定要去医院看看病。

  我爸在离开天津当天才去医院,结果,被诊断出有癌症。医生不好当面告诉他,只是说:对不起,你不能走,必须住院。

  我爸掏出车票对医生说,你看,这是我今天回海拉尔的车票,非走不可。医生就说,稍等,我请领导来跟你谈。医生转身去找领导的时候,我爸溜走了。

  晚上,我爸在天津火车站等车的时候,车站广播响起来,居然有人找他:“海拉尔来的某某某,请到火车站门口。”我爸走到火车站门口,看见下午那位医生,焦急地站在那儿等他。原来那位医生记住了他车票上的车次。我爸就这样被救护车拉回了医院。

  尽管我爸两年后还是过世了,但是我妈在讲述这个故事的时候,安安静静地说:“如果遇上这样的医生,加上现在的技术,也许你爸的病就能治好了。”

  故事并没有到此结束。我在想,母亲为什么在我即将步入社会的时候,把这样一个故事讲给我听?随着年岁的增长,我慢慢明白了,当初的那位医生,从具体救治来看,并没有得到最圆满的结果。但他又是最成功的,因为他的行为跨越了时间,不仅影响了我的父亲,还影响了我的家庭,影响了我。他让我对人世间的爱和温暖有信心,让我尊敬这个行业。这就是医者的慈悲与功德,大医医心。

  从梁启超的肾看医患信任

  一条民国时的旧闻还应该当一条新闻在今天再次拿出来说说。

  很长的一段时间,梁启超先生一直尿血,1926年初,终于住进协和医院。在当时,长久以来中医当道,西医进中国不久,屡遭质疑与白眼。而梁启超敢住进协和,也体现着先生的开放与包容。

  然而结果谈不上美好,依照当时的条件,认定梁启超先生的右肾有问题,于是院长亲自手术,为先生割掉了右肾。可病并没有好,似乎割错了肾?

  这还了得!包括徐志摩在内的很多人,立即报上刊文,因协和的“误诊错割”而声讨西医,自然是应和者众。

  让人没想到的是,最有权利愤怒并声讨协和的梁启超先生,却用英文写了篇文章《我的病与协和医院》,为协和辩护,为医生的态度与认真做说明。后来,这文章翻译成中文,刊登在报纸上。事主是这态度,质疑之声渐退。梁先生还声明,今后我还来协和看病。不仅这么说了,他还真的这么做,直到几年后去世。

  为什么要这么做?熟悉他的人说,梁启超先生考虑到西医进中国,是新生事物,如果没有信任包容,西医在中国就不好发展,而这,不是好事。

  这已是快九十年前的事儿,不敢想象,如果发生在今天会怎么样?而我们又该如何感谢启超先生帮助医学在中国顺利地走到今天?我们每一个人,何尝不是先生宽容与对医学信任的受益者呢?

  对话作者

  健康时报:坚持做了20多年的新闻传播,很难得。那么,您是怎么看待健康传播的呢?

  白岩松:健康传播,就是说话嘛,但是真正的健康传播应该懂得要在哪些场合说,更重要的是自己如何去做,而往往很多人忽视了这一点。

  健康时报:那您能跟大家分享一下您在生活中怎么做的吗?

  白岩松:我每周坚持运动5天,要么跑5公里,要么踢场球。这些年我都这么干,不管多忙。还有就是吃,你知道我中午吃的是什么?我中午吃的是一盒拌菜,但不是沙拉啊,沙拉酱营养太多。如果你吃这顿饭饿了,说明你上顿饭吃得正好,如果你吃这顿饭时候还不饿,上顿饭吃多了。记住这个秘诀。管住嘴迈开腿,我必须自己成为这个践行者,才能去跟别人说。我的目标是跑到60岁。

  健康时报:您觉得这样的生活习惯带给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白岩松:一个接近50岁的男人还是我这样一个体型和运动能力就相当OK,因为我现在照样踢球,可以踢全场。健康管理、运动管理太难了。但是每一个男女保持好的体型和精神状态,也是这个社会极需要的东西。

  相关阅读

  “痛并快乐着”是我们的宿命

  我们生存在这样一个时代,心理上都面临着矛盾,譬如痛苦和快乐。

  我是1989年夏天大学毕业的。离开校园十一年,我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三个字:不要急。当初在校园里,我也和大家一样希望很多事能在一夜之间改变,但现在不会了。

  我很相信“不要急”这三个字所蕴藏的力量。

  几百年历史中,中国积累了很多伤口,仅用西医祛除“表征”是不行的,需要用中医的方法去“治本”。大家都知道,中医的疗效很慢,但效果是非常稳固的。

  不说国家,具体到个人经验,大学时代不也是这样苦乐交织吗?

  我哥哥和他的同龄人是七十年代末上的大学,他们根本不担心毕业分配,单位抢着要他们。但是到我们八十年代末毕业时,就已经没那么抢手了,得自己去联系单位,努力表现。

  现在的大学生就更痛苦了,恨不得刚上大一就要开始考虑未来,在数千人中间去寻找自己的位置。他们在拥有更多选择的同时,也必须面对更多的竞争。

  痛苦和快乐相互纠缠,是我们所有人共同的宿命;痛并快乐着也是人生的永恒主题。

  那么怎么才能让自己的心变得更强大更开阔呢?

  一方面要为自己的心找朋友。对我而言,音乐是我的心理医生。即使全世界的人都对你背转身去,音乐依然在你身边。

  另一个朋友是体育。我从来不认为运动仅仅在于保持健康,它能够激发你的潜能、鼓励你自己和自己较劲。而且很多体育项目,更像群体游戏,和同伴在一起,你可以单纯地沉浸在奔跑和竞技中,难道这不是一种特别好的心理治疗吗?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