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为远,北京妇产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妇产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擅长:高危妊娠管理,如妊娠期糖尿病,妊娠高血压综合症,胎儿宫内发育受限,产前出血、产科急、危重病的诊断及处理
出诊时间:周四全天(东院特需)
门诊见闻
上午九点,一位孕妇面带窘色地看着张院长桌上自己的病历本和检查单。张院长一看各项指标,心里就有数了。果然孕妇的血糖还是没降下来。
“没听我话是吧?”张院长低下头从眼镜上方看着孕妇,“咋回事儿呢,觉得吃不饱吗?”
“我又饿又馋,下午偷吃点儿水果,晚上血糖就骗不了人……”孕妇一脸委屈。
“你现在是妊娠期糖尿病,属于高危妊娠,如果血糖控制不满意,会影响母儿的健康,为了孩子你应该管住嘴,合理饮食,监控血糖,现在考验你的时候到了!你这还打着胰岛素呢,学学人家为了降糖‘吃糠咽菜’!”张院长指着诊室里另一位孕妇说。
“你是没认真对待吧,营养门诊按时去吗?饮食日记天天记吗?”张院长让孕妇躺上检查台,检查胎儿大小和胎音。
铿锵有力的胎音充满了整个诊室,孕妇说,“我挺认真的,但我真的太饿了,以前实在饿得受不了就吃点,现在有了孩子,我又担心血糖影响它的健康,想吃又不敢吃,实在太痛苦了。张院长,我都想说要不提前剖出来得了,省得我和孩子都受罪。”
张院长一手托着孕妇后背,一手平压孕妇膝盖,轻柔地扶了起来。
“妊娠和分娩都是正常的生理过程,但同样也是很艰难的过程,艰难不是在于有多危险,而是因为生孩子是对孕妇多方面的考验:得有毅力,有耐心,还得心态好。孩子早剖出来,各项脏器功能都还不成熟,生下来就得放保温箱里,为啥不让它在你肚子里熟了自然出来,多好!”张院长一改对孕妇的嗔怪态度,鼓励她说,饮食还得继续控制,血糖一定得降下来,“再控制不满意就需要住院干预了。”
怀孕生子对很多女性来说,是人生的分水岭,在这个特殊时期,孕妇们总希望找到一位能引领她们平安生产的、经验丰富的医生。张为远教授从事产科工作30余年,在孕妇的眼中,张院长就像是一部可以完全信赖的“孕期大百科”。
多次剖宫产提防瘢痕妊娠
门诊现场:一位外地孕妇之前做过两次剖宫产手术,如今又再度怀孕,特意赶来找张院长检查,看看还能不能安全剖宫生产第三胎。
张为远:两次剖宫产再孕的妇女不在少数,三次四次甚至更多次的也有。剖宫产次数越多,子宫破裂的风险越大,瘢痕妊娠的可能性越大。
剖宫产孕妇在检查时,我会让B超大夫重点看孕妇之前子宫切口处情况,尽早发现瘢痕妊娠,因为随胎儿长大,容易撕裂子宫造成大出血。即使不是瘢痕妊娠,两次剖宫后,子宫弹性也会下降。这位孕妇第三次生产肯定还要剖宫产,因为孕后期子宫承受能力会越来越有限,可能会提前取出胎儿,但如孕妇条件允许,最好等到足月。
是否补充孕酮要看胚胎质量
门诊现场:一位孕妇孕酮值低,张院长开了些黄体酮。而另外一个孕酮值也低的孕妇主动要求开黄体酮,张院长却对她说没有必要。
张为远:在整个妊娠和分娩的自然生理过程中,孕酮低一些并不需要太担心,也不是所有孕酮低的孕妇都要补充黄体酮,判断标准在于胚胎是否健康。
前一个孕妇存在较严重的阴道流血,她一咳嗽阴道都会出几滴血,孩子相对比较危险,所以我给她预防性地补充孕酮来保胎。此外,之前有过不良孕史如胎停育、自然流产等较严重的孕妇也要补充孕酮。如无不良孕史,胚胎没有任何问题,自己又是健康的孕妇,即使孕酮略低也没有必要吃药。
高龄孕妇并非都要卧床保胎
门诊现场:一位怀孕18周的40岁高龄孕妇看到有一些相同年龄的孕妇很早便开始卧床保胎,担心自己是不是也需要长时间卧床。
张为远:这个孕妇身体各方面状况都很不错,胎儿各项指标也都在标准范围内,所以孕妇根本不需要卧床保胎。
如今高龄孕妇越来越多,而年龄并不是卧床保胎的直接原因。如果孕妇因为紧张情绪总是躺在床上反而会对消化系统不利,严重者还会导致下肢和盆腔的静脉血栓等情况。但是如果孕妇本身就有宫颈机能不全、胎盘前置、宫缩过于频繁等类似情况就需要进行卧床保胎,卧床多长时间等具体事项还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羊穿是金标准无创DNA是筛查
门诊现场:患者是一位27岁的孕妇,唐氏筛查结果显示属于高危范畴,但是又在选择做羊水穿刺还是做无创DNA两种检测手段中犯了难。
张为远:无创DNA的特点是创伤微小,抽一小管静脉血就够,但只能查2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和13三体综合征。
如果你的无创DNA检查结果是低风险,检查到这里基本就可以了,不用再做其他检查。但如果你的检查结果并不如意,那接下来还是要做羊水穿刺的。因为羊水穿刺检查胎儿染色体核型是“金标准”,可以检查所有染色体的数目和一些明显的结构异常,缺点就是它具有一定的风险,是有创检测。而无创DNA检查虽然准确性可达99%以上,但毕竟只是筛查。
记者手记
人都说,女人生孩子就是在“鬼门关”走了一遭,但在张院长这里却感受不到这种惊险。
他看似随意地摸摸,就知道孩子几周了,还能摸出“长得挺标致”;他云淡风轻地解答孕妇:胎盘没长怎么办?他成竹在胸地告诉孕妇会长的;听不到胎心怎么办?那是因为孕周太小,可以过两周再来查……从20出头到40多岁的孕妇,来这里听张院长说几句,心里也就踏实了。
“张院长脸上就写着‘经验丰富’四个字。”一位孕妇笑着对记者说。
张院长说,生孩子是女人自然的过程,也是对女人的考验:自律性要好,血糖高的孕妇要管住嘴;记忆力要好,月经周期、持续时间和最后一次月经时间都要记得分毫不差,医生才能准确推算预产期;心态要好,孕妇过多忧心对胎儿的发育也不利;要有耐心,有的孕妇觉得怀孕受罪,希望能早点剖腹产让孩子早点出来,其实妈妈的子宫才是宝宝最好的保温箱……
在张院长身上,记者感觉到一种医学的返璞归真:大多数孕妇检查并不需要多么先进的检查器材,他靠一双手、一双眼和三十余年的丰富经验,用最简单和最自然的方法,为孕妇消除各种芜杂的念头和无谓的担忧,迎接一个个生命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