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5年09月28日> 总第1253期 > 12 > 新闻内容
好的教育是合作共赢
中科院心理所博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刘润妹
发布时间:2015年09月28日  查看次数:  
   美国纽约皇后区的马路上,一位父亲为孩子打着伞,自己的后背却被雨水淋透了。这一幕被网友拍到,随后照片在网络相簿Imgur疯传,据台湾东森新闻云网12日报道,短短13小时感动全球超过250万人。

  这是最近在朋友圈里很火的一张图,被网友称为年轻的《背影》。从照片中可以看到,当时天正下着滂沱大雨,一对父子走在人行道上,父亲穿着衬衫、手提公文包,尽管全身湿透,右手的伞仍坚定地举在儿子头上,呵护着他不受风吹雨打。很多网友称赞这种默默付出的父爱更感动人。

  最开始注意到这张图,是一位朋友在朋友圈里评论“这个父亲智商有问题,孩子抱起来两个人打伞不好吗?”看到后并不喜欢,因为这个父亲的牺牲让我想到了我的父母,直白的批评或多或少地伤了我对自己父亲的那份感恩之心。

  然后就是好几位好友在朋友圈发图加配文:“我可以为你撑伞,但路你得自己走。”说实话,我也是为之动容的,简单几句话写出了父爱的伟大。

  可连续几天都看到这幅图、这句话,我开始觉得自己是不是少了思考:难道父母和孩子之间就没有双赢的可能吗?就像这幅图,为了教育孩子,这位父亲就只能让自己全身湿透吗?要知道,这是很可能生病的。

  以我的观点看,我倒建议父亲换一种做法:抱起儿子,孩子撑伞,父子受益。这样可以传递给孩子如下信息:他也有责任有价值;父亲同样需要保护和安全;懂得体恤与分享;遇事思考最佳方案;追求双赢的合作效果。

  最好的教育其实就是现实教育,即父母的言传身教。在家庭当中,父母和孩子本就没有赢家和输家之分,而是互相陪伴的关系。父母的角色更多的是教育者,要用自身的语言行为来影响孩子,而不是一味的付出牺牲。父母和孩子在教育的过程中是应该获得双赢的,而不是要牺牲谁的利益。

  作为父母,一定记得照顾好自己。不顾一切的牺牲看似伟大,但你的健康安好才是孩子安全成长的基石。你一切以孩子为中心,哪怕是打着教育的旗号,在我看来也是溺爱的表现。长期下去,会麻木了孩子的感知,让他心里和行动上都只有自己的目标,而无视了别人的存在和感受。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