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5年09月28日> 总第1253期 > 11 > 新闻内容
冷冻复活比植物人复苏还难
综合自9月20日《海峡导报》、《新京报》、《解放日报》
发布时间:2015年09月28日  查看次数:  
   科幻小说《三体》中,云天明取出大脑,通过冷冻技术保存,最终通过三体人的克隆技术成功复活。小说情节而今在现实中被“复制”:日前,61岁的重庆女作家杜虹罹患胰腺癌,平静离开人世后,她的遗体在冰冻状态下被分离保存在液氮之中,期待50年后起死回生。冷冻技术,有朝一日能否真正实现?医学专家表示,目前技术尚有实际操作难度。

  75万人民币冷冻大脑杜虹是重庆知名儿童文学作家,今年5月30日因胰腺癌去世。在治疗期间,一对泰国夫妇因无法挽救患脑瘤的女儿,把女儿送到美国一科研机构冷冻的新闻引起了杜虹兴趣。

  随后,杜虹的女儿张思遥、女婿鲁辰通过网络志愿者以及在美国的同学,辗转联系到了一个专门从事人体冰冻研究的科研机构——美国阿尔科生命延续基金会,选择花费12万美金(约75万元人民币)将大脑冷冻。

  根据美方机构工作人员介绍,杜虹遗体的处理十分成功,在受损很小的情况下,已通过液氮保存在零下196℃的环境中。

  在美国,对大脑或者人体实行冷冻术是合法的。阿尔科基金会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人体冷冻机构之一。目前有139例病人在阿尔科进行人体冰冻,其中60%为大脑冷冻。

  克莱玛表示,由于目前技术的限制,基金会只负责“冷冻”,不会负责“复活”,基金会只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冷冻保存技术并不难厦门器官移植专家李岗山表示,这项冷冻过程类似器官移植,本身并不困难,“冷冻头颅需要深低温环境,这种-196℃的液氮罐很多医疗机构用来保存脐带血、冷冻精卵,大小不同罢了。所以难点根本不在保存技术上。”

  李岗山说,急冻一个头颅不难,但要维持人脑细胞的活性50年,这从目前的临床医学应用看,是不可想象的。“目前,可以说在不远的将来,也不可能做到这一点,噱头大过实际吧。”

  复活难度远超唤醒植物人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泌尿外科专家朱同玉教授介绍,冷冻本身没问题,冷冻后的复活是关键所在。

  结晶是冷冻复活技术的最大门槛。人体器官由无数细胞组成,冷冻后,细胞会结晶,再度复活时,遇热结晶细胞会胀起来,但因大小不一、冷冻不均,细胞易破裂损害。这也是稍大器官无法冷冻复活的症结所在。“迄今为止,仅细胞、小器官可通过冷冻技术实现解冻后的复活,如冷冻精子、卵子。肾脏、肝脏、大脑的冷冻复活,至今仍无法成为现实。”

  “所谓的人体冷冻术根本就不被主流医学界认可。就算是使用低温保护剂置换法,将人体缓慢冷冻至液氮温度,虽然这种做法不会形成冰晶,但冷冻置换剂的毒性较大,毒理不甚明确,危险且不可控。”厦门中山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杨芳裕说。

  杨芳裕表示,人在死亡后细胞膜会破裂,就像电路到处短路。人脑像内存条,分布无数的电路,到处短路,还怎么复活?杨芳裕表示,神经再生是世界级的难题,被低温冷冻50年,复苏的难度大大超过了唤醒植物人。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贾旺则认为,在目前的医学技术支持下,神经被低温冷冻50年,复苏的可能性是有的。不过,冻存的神经组织即使恢复了活性,能否移植到另外一个身体上,并产生新的生命,还要跨过脊髓链接,中枢神经再生等多重艰巨的挑战。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