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诊治疼痛性病症、养生保健、脑病及疑难杂症等
出诊时间:周一、周三、周五上午
一根苇管,一头插入耳朵,一头放上艾绒点燃,就可以治病。这便是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副所长吴中朝的拿手绝活——苇管灸。苇管灸是用苇管(有时也会用箭竹)作为灸器进行施灸的一种方法。此灸法在唐代孙思邈的《千金翼方》中就有记载,流传至今。
通过苇管灸耳朵,不仅能治耳朵本身的疾病如耳聋、耳鸣等,还能改善和治疗与耳朵相通的头部及头部可影响的疾病,如眩晕、神经功能障碍、睡眠功能障碍、面瘫、鼻炎等二十多种疾病。对于一些怕针、怕疼的人来说,苇管灸是不错的选择,也可自己在家灸。找一节芦苇,最好是根部,一头大一头小,将大头削成鸭嘴状,小的一头插入耳内,大的一头朝外,艾绒放在鸭嘴上面点燃,旁边还可以放一个黄豆,目的是黄豆有油可以助燃,这样灸的力气大、时间长。
在家灸应注意几个问题:一用面团把苇管插入外耳道的周围缝隙塞紧,固定好,以起固定及防止漏气的作用。二苇管要选择适当,不要太粗也不要太细,粗了塞不进,太细不贴耳朵边。三艾绒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太大容易掉下来,太小热量不足。四灸的疗程要长一点,至少10次以上。每次如用黄豆大小的艾炷灸7~9壮。五自己灸,可对着镜子操作。六灸双耳。若是急性耳聋,一天灸两次,慢性耳聋一天一次。
要提醒的是血压特高的情况下不宜灸,应等血压稳定时再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