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5年09月24日> 总第1252期 > 19 > 新闻内容
压力也是双刃剑
健康时报实习记者 吴雨婷
发布时间:2015年09月24日  查看次数:  


活动背景:近日,由中华医学会、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联合主办,健康时报社协办的2015中华医学会健康大讲堂在北京举行。
专讲专家:樊富珉,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请大家自我评估一下,你的压力有多大?非常大的话就手臂朝天,比较大就手臂向上45度,中等就把手平举,压力较小手臂向下45度,没有压力就不举手。”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樊富珉教授刚开讲,就先带全场数百名听众用手臂测量的方式,做了自我压力指数评估。
手臂测量最大的好处是除了评估者对自己的压力状态有更清晰和准确的了解和觉察,还可以对现场整个人群的压力状况有了解和比较。果然,现场的大部分人都把手举了起来,说明大家还是感受到较大程度的心理压力。
要考试、要加班、遇到各种难题的时候,有压力感在所难免,可为什么有时没有遇到什么不好的事情,还会有这种感觉呢?“压力来自于我们生活中的变化,就算是好的事情也可能会给我们带来压力感”,樊富珉教授介绍。我们每一个人在生活中会经历大大小小的生活事件,这些变化无论好坏都会给我们带来压力。
樊教授举了几个例子。马上就是国庆小长假了,很多人都计划度假。度假本来是放松身心的好事,但是度假前我们会考虑很多事:和谁一起度假、去哪里度假、准备多少预算、选择哪家旅行社等。再比如升职了,有了更大的发挥平台,同时也就意味着今后的工作要接触不一样的内容和人。这些好事其实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压力感。
“为什么现在各行各业的人都觉得压力很大?最重要的还是因为社会的变化速度非常快,而社会变化所造成的生活上或好或坏、或大或小的改变都会产生压力。”
此外,选择过多也会给我们造成压力。“过去很多事情都没法选择,只有一条路可走,现在时刻都有选择摆在我们面前。选择太多了反而会让人不知所措,这个不错那个也不错,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于是形成压力,陷入痛苦的情绪。”年轻人所说的“选择困难症”“纠结”就是形容这种情况。
有压力就一定是坏事么?不一定。“减压不是把压力减到没有,而是控制到适度。”樊教授介绍,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心理学家安德森教授曾做过一个研究,发现人的压力与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呈倒U型曲线。
“也就是说,一个人缺乏压力就会松松垮垮,懒懒散散,但是压力过大,超过个人的承受能力也会被压垮。”因此,不管是好事还是坏事都会带来压力,我们都要把它控制到一个适度的范围。在适度压力的状态下,人才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潜能才更可能被激发出来。
压力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我们个人、家庭、组织和社会一起努力。对于上班族,就要求和自己每天一起工作的同事互相欣赏,彼此合作,这样工作起来也会充满热情和斗志。老年人要多走出来,不能觉得自己老了就什么都做不了了,跳广场舞或者公园晨练都非常好,既可以感觉到自己充满活力,也可以满足老年人的社会交往需求,有助于管理压力。
 相关阅读
八成疾病与压力有关

八成以上的身体疾病与压力有关!
这是美国心理学家霍曼2005年对近20年发表的研究成果进行追溯后得出的结论。美国压力管理协会同样也指出,75%~90%的初期内科疾病是由压力引起的。也就是说,内科的病人当中,七成到九成主要是由压力而引发的各种各样的躯体症状。
“当我们承受的压力过大时,身体各个系统会向我们发出警报。”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樊富珉教授介绍。当然,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反应也会有所差异。
压力大的时候,消化系统是反应最敏感的。人可能会吃不下饭,胃痛、胃胀,时间长了就会引起消化系统的疾病,比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甚至肠癌、胃癌。压力也会对我们的睡眠造成影响,我们常说晚上“有心事”所以睡不着,其实就是压力没有得到有效地释放。
受影响的还有心脑血管系统。哈佛大学研究发现,生活在极度压力状态下的人比无忧无虑的人突发心脏病的几率要高4.5倍。长期处于压力中可能导致头晕、心跳不规则,以致脑梗、心梗等心脑血管疾病。
就连泌尿生殖系统也会受到影响。比如高考之前,包括考试的时候,很多人都有总想上厕所的感觉,其实他不一定有生理需要,而是压力造成的泌尿系统的反应之一。
长期处于压力之中对免疫系统也会造成影响。“压力过大的时候特别容易感冒”,樊富珉教授举了一个发生在她自己身上的例子。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她连续在汶川从事灾后心理援助工作3年多,“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尤其是面对那些亲人死亡的灾区一线的干部。那段时间,我就天天流鼻涕,就好像感冒很严重,实际上我知道不是真的感冒,是压力太大造成免疫系统下降的反应。虽然意识上觉得自己可以扛得住,但是身体会出现种种的症状。”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