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一位身材瘦小、表情紧张的男青年来到我的诊室,进屋后坐在椅子上低着头,一直不敢直视我的眼睛,说话也吞吞吐吐。我问他有什么需要我帮助的,沉吟片刻,他终于开口。
他今年23岁了,是一名大三学生,自幼胆小,性格内向。开始时是不敢和同龄的女生说话,会脸红,后来发展为在老师和众人面前讲话都紧张、心慌、脸红,甚至不敢上课举手发言。从男青年的叙述中可以初步判断,他患有社交恐惧症。
在众人面前说话有些紧张是可以理解的,只是他太过于注意了,认为大家都知道他有这个毛病,所以在和异性、领导说话时,自然充当这一角色。事实上,只要不把自己当成有问题的人,或者充满信心地说话时,紧张现象就会减轻。我指导他进行精神放松,并告诉他,以后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有意保持这种状态,就会使自己放松。
一个人的性格是有可塑性的。要相信自己能改变,相信自己能走出这种状态,不要排斥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创造机会与人(包括熟人和陌生人)说话。如:询问路怎么走、如何乘车、拿报纸和买东西等等。每次自己做到了就嘉许自己,鼓励自己“我能够与陌生人说话。”
建议每天做做冥想,想象自己是一个敢于在别人面前说话的人。也可以闭起眼睛,想象出自己崇拜的人,想象他说话的眼神、表情、微笑、手势、动作,想象自己现在就站在他的身边,跟他握手,就像变魔术一样,你就变成了他。想象自己像他一样,正在跟别人说话。你会发现,原来与人说话没那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