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吃:血脂在化验单的正常范围怎么还开降脂药?
化验指标在正常范围,就认为血脂正常,不需要治疗,这是对血脂认识的一个误区。
目前的研究发现,不同的人合并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不一样,未来患心血管疾病风险也不同,根据未来患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高低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每降低1mmol/L,冠心病死亡率和发病率降低23%,所以针对不同风险程度的人“坏”胆固醇需要降到的水平是不同的。
如低危患者“坏”胆固醇超过4.92mmol/L就需要接受他汀治疗,降到4.14mmol/L以下;高危患者“坏”胆固醇超过4.14 mmol/L就需要接受他汀治疗,降到2.59mmol/L以下。看似胆固醇在正常范围,而实际上已经需要治疗了。以化验单的正常参考范围和箭头标识看胆固醇水平是否正常,是否需要治疗,这是不准确的。现在部分医院已经取消了在化验单中标注胆固醇参考范围。同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血脂控制目标。
怎么选:多种他汀药物该如何选择?
目前临床上应用的他汀主要有以下几种: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各种他汀由于药理特性不同,降胆固醇的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不同。同一种他汀药物,不同剂量的他汀降胆固醇效果也不一样。
剂量越大,降胆固醇效果越强,研究发现他汀药物剂量每增加1倍,“坏”胆固醇水平下降幅度只增加5%~6%,这就是“他汀6规则”。但随着他汀剂量增加,不良反应也有所增加。应选择降胆固醇效果强,而不良反应相对小的他汀药物。
怎么调:服用他汀后胆固醇仍不达标怎么办?
虽然美国指南已不再设定“坏”胆固醇降低的目标值,但我国指南尚未修改仍然保留目标值。“坏”胆固醇降至目标值以下,才能最大限度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服用他汀是手段,而将“坏”胆固醇降到目标值以下才是目的。服用他汀药物了,不等于“坏”胆固醇的水平达标了。服用他汀药物1个月后,要复查胆固醇水平,看是否达标。
如果没有达标,在综合考虑患者耐受性和不良反应基础上,增加药物剂量,1个月后复查。如仍未达标考虑合并使用其他类型的降胆固醇药物,比如依折麦布。最近研究显示,在他汀基础上联合依折麦布可以进一步降低“坏”胆固醇水平,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此外,服用他汀药物治疗后,胆固醇水平达标了,有的患者就担心他汀的副作用而擅自停药或减量。他汀停药或减量后,胆固醇水平会反弹,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会进展加重,阻塞管腔而引起缺血症状。目前指南尚无停药或减量的建议,但如患者服用他汀期间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应考虑减量或更换其他类型的降胆固醇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