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5年09月10日> 总第1248期 > 10 > 新闻内容
老人过寿过的是乐呵
综合摘编自《饮食科学》、《快乐老年使用手册》。
发布时间:2015年09月10日  查看次数:  
  人老寿高,福寿绵长。有人期待年年子孙贺寿共享天伦,有人忌讳一年一庆提醒岁月催人老。到底该不该给老人过寿,又该如何看待老人寿辰,众说纷纭,其实,过与不过纯属个人选择,如何让老人过得乐呵才最重要。

祝寿让老人幸福感更强
我参加过大大小小很多寿宴,有的寿宴简简单单,就是在家里做几个好菜,儿孙晚辈欢聚一堂;有的寿宴则排场隆重,宴前还播放老人生平不同时期拍摄的各种照片制作而成的短片,让贺寿者一起回味老人不平凡的一生。这些寿星此时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被幸福的光环所环绕,皱纹都能笑出花来。
我的姑妈今年94岁,儿女们大多在港澳和海外生活。每次给“老太君”祝寿,生日宴成为不折不扣的家族聚会。老人家说,作为家族的“缔造者”,看到儿孙们开枝散叶,并且都很孝顺,把她的生日当作家中节日一样来过,感到非常自豪。老人认为,她越长寿,家族的福气就越多,因此,她从来不觉得每长1岁离世界的尽头也就越近,相反,她非常渴望一年一度的寿宴,看到家族美满团圆,儿孙齐聚一堂是她最大的乐事,为此,她要好好保重身体,期待儿孙的进步。(禤影妍)
过寿又提醒着衰老了一岁
祝寿,对老年人是惆怅的事。从我知天命以后,每过一次生日,心里就有一点莫名的惶恐的感觉,似乎想要拉住岁月别再往花甲上走了。老年人的生日过不过?依老同志的意思,不要过了,劳民伤财的。但现在儿女们愿意给父母过,表达孝心。
我的老公公今年98岁了,但他的生日是哪天哪月儿女们都不知道,因为他从来不过生日,有时翻翻户口本想给他过六十大寿、九十大寿的,他很发怒,不知为什么。但有一点可以说,他愿意糊涂涂的活着,不问岁数,不过生日,不想不开心的事。
老公公如今四世同堂,他不喜欢过生日,但是愿意参加小辈的生日典礼,他说高兴,欢喜,孩子们一年年长大了,长高了,懂事了。也许这就是一种生活状态,生日给孩子们过是幸福的一件事。我想,老公公不愿意年轻人为他祝寿,或许像我所惶恐的一样,祝寿,等于提醒老人家又老了一岁,无端加重对衰老和死亡的顾虑,还不如悄无声息辗过岁月年轮。(海慧芝)
祝寿的健康学
著名中医博士  罗大伦
给老年人祝寿,是一件大喜事。不过,这么多年观察下来,我觉得下面几个问题,是需要做子女的考量和慎重的。
办寿宴菜肴不必太多、太怪  一般做儿孙的心理,办寿宴是要好好庆祝一番,于是各种山珍海味齐聚,儿孙们又都殷勤添菜,老人容易吃多,吃多了,脾胃难以运化,往往会导致身体出现问题,甚至心脑血管都会不适应,有的老人甚至因此而送去急救,所以这个问题,不可不慎。同时,办寿宴的菜肴也不要太怪。比如油炸蝗虫等虫类食物,有的人会对某种动物异性蛋白过敏,严重的甚至需要抢救,这就不能让老人随意尝试;又比如,现在海鲜很多,有些吃法老人没有吃过,尝试一定要非常谨慎。中医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主张用清淡的饮食奉养老人。
办寿宴的规模不宜太大  现在很多地方,办寿宴成风,而且规模越来越大,不仅仅是七大姑八大姨,甚至整个村子的人,所有结识的人,都要来参加。我觉得这对老人的健康,是极为不利的,虽然老人看着这么多人来了会开心,但是应酬也是非常消耗精力的。而且,很多情况下宴席会闹到很晚,这样老人会改变平日的生活节奏,身体正气不足的老人,会因为熬夜而出现疾病,这是得不偿失的。
家里的烦心事要暂时放下  有时家族人物之间,难免会有点日积月累的矛盾,平时大家不碰面,矛盾也无从爆发。但在老人庆寿时,家族聚到一起,尤其是又喝了酒,很容易把平日恩怨暴露出来。此时,子孙们必须懂得这个道理,过生日是老人的大日子,建议在办寿之前,各位子女要达成共识,在老人开心的日子,要放下平时的矛盾,让老人开心过寿。
送老人的礼物要贴心  老人办寿,儿女们要送礼物的,此时,切记盲目攀比,要量力而行,不要因为攀比而令家庭气氛不和谐。而送老人的礼物,以贴心为主,比如,老人重视健康,可送老人一年的《健康时报》,送点保健用具,老人不在意礼物的贵贱,而是在意儿女的这份惦记。切记购买非常昂贵的礼物,老人一般都很节省,如果破费太多,老人不但感受不到儿女的孝心,甚至会觉得儿女花钱太多,为浪费而心疼。
祝寿的那些民俗
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  刘艳玲
为老人祝寿的习俗从唐代开始盛行。为老人祝寿,有很多讲究。
“寿面”的起源  传说汉武帝有一次与大臣开玩笑说,人的寿命与人中有很大关系,谁寿命长,人中也长。东方朔便接口说,人中长,面孔更是长了。本是戏言,但经长期流传后,人们却真这样认为。由于“面孔”的“面”与“面条”的“面”同音,于是民间便以为吃了面条就会使人长寿。
“寿酒”的起源 为老人摆寿宴,是离不开寿酒的,因“酒”与“久”谐音,“祝酒”也就成了“祝久”的意思。以酒祝寿,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寿辰”的雅称  自古以来,老人的寿辰都有雅称,60岁称“花甲寿”;70岁称为“古稀寿”;80岁、90岁称“耄耋大寿”、“朝杖之年”;100岁称“期颐”。77岁称喜寿;88岁称米寿;99岁称白寿;108岁称茶寿。
祝寿的逸闻趣事
73  这两道坎不必迷信
“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这是流传很广的俗语,即便现在,一些老人在这个年纪,也很忌讳别人问他几岁。其实这两个年纪不过是我国历史上两个“圣人”归天的虚龄。一个是“孔圣人”孔丘,年满73虚岁时驾鹤西去。另一个是“亚圣”孟轲,活到84虚岁时也溘然长逝。这种文化的浸润和沿袭流传,无形中使年近73或84的老人们产生了一种恐惧的心理,形成恶性刺激,久而久之,祸及生命,好像应了“七十三、八十四”的传说。这时需对老人给予更多关注和关爱。
85  不因年老放弃乐趣
美国前总统老布什85岁时,为庆祝太太芭芭拉的84岁生日,他亲自驾驶快艇接载明星到家中开泳池派对。不但如此,老布什还两次以高空跳伞的方式庆祝自己的生日,空降高度甚至达到了3200米。这种高度即使对年轻人来说恐怕也是难以想象。用老布什的话说:“如果你还不想整天坐在角落里流着口水,跳伞是很好的释放方式。不要因为你年纪大了,就不能做有趣的事情。”重视年龄,放下年龄负担,这也是长寿秘诀。
88  何止于米相期以茶
88岁的杨振宁在新加坡为80岁的美国诺贝尔物理奖得住葛尔曼庆寿的时候,自信地对葛尔曼说,20年后他还要来为葛尔曼庆祝100岁的生日。对健康的自信使杨振宁相信自己20年后还可以为葛尔曼庆祝100岁生日,那个时候杨振宁将会是108岁。
金岳霖88岁时,同龄的冯友兰送给他两句话:“何止于米,相期以茶”。杨振宁一直拿着两句话激励自己,坚信“茶寿”可期。
 总结
老人愿不愿意过生日或许因人而异,但勿庸置疑的是,老年人最渴望的还是亲情和家人的关爱。
对于爱热闹的老人来说,即便老人嘴上说不过生日,但实际上子女为其用心安排贺寿,老人还是会欣然接受并感到非常满足的。
但对于一些不愿麻烦的老人来说,不妨就遵从老人的意愿。然而,也需在老人寿辰之时,一家人团聚在一起,陪伴老人,老人们也是很欢喜的。
老人寿辰之时,也是更加体现孩子孝心之时。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