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5年08月31日> 总第1245期 > 15 > 新闻内容
精准治疗癌转移方法多
健康时报实习记者 姚欣然 健康时报驻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特约记者 刘 晨
发布时间:2015年08月31日  查看次数:  

  受访专家

  郭军,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副所长,肾癌黑色素瘤内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擅长:泌尿肿瘤与皮肤肿瘤内科,尤其在恶性黑色素瘤和肾癌等多种实体瘤的分子靶向与免疫治疗方面有较独特的研究并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出诊时间:周四上午特需门诊

  说起黑色素瘤的诊治,国内首屈一指的是“黑老大”——北京肿瘤医院郭军副院长。2003年之前国内肿瘤医院还没有哪个医生是专门看黑色素瘤的,他的黑色素瘤研究治疗团队是我国第一个以黑色素瘤命名的科室。除了黑色素瘤,他还擅长肾癌等多种实体瘤的术后治疗,被无数患者看作是救命的“最后一站”。

  肢端黑色素瘤

  先做基因检测

  门诊现场:60多岁的大爷右拇趾黑色素瘤切除手术两年多了,最近感到胃不舒服,肚脐眼还总是感到疼。

  郭军:从目前检查的PET-CT来看,这是一个典型的肢端黑色素瘤术后出现的多发转移,目前主要是多发肺转移、多发肝转移还有骨转移。

  现在首先要进行基因检测,搞清楚你有没有特殊的基因突变,不同的基因突变有不同的靶向药,效果可能比较好,副作用小,疗效比化疗强很多。如果没有基因突变,那化疗就是主要疗法。虽然还有最新的免疫治疗PD-1抗体,治疗黑色素瘤转移国外数据非常好,但这种治疗平均起效时间需四个月,但患者来不及等了,所以我建议先用化疗加靶向治疗控制住后,再考虑免疫治疗。

  肾透明细胞癌

  肺转移几率大

  门诊现场:50多岁的阿姨肾癌切除手术40余天了,肿瘤比较大,很担心出现转移,想问医生还需要什么治疗吗?

  郭军:病人肿瘤超过10厘米,出现转移的几率比较大,一般像这种肾透明细胞癌中期出现转移80%在肺,20%在骨,10%左右在肝,还有15%在脑。病人只需注意这些地方的转移就可以。

  现在病人术后一个月,要抓紧做胸CT和腹盆CT两项检查确定有无转移。如果没有就积极观察,四个月后再做复查;手术一年后的每年要做一次脑部CT和骨扫描。这样就基本把肾癌可能转移的部位全部包括了,什么时候发现转移什么时候开始治疗,目前没有证据证明治疗比不治疗能降低转移复发的概率,所以您只要注意定期复查就可以了。

  V600E突变

  需要靶向药物

  门诊现场:一位大姐肿瘤术后腰背疼。经过基因检测她存在BRAF V600E突变,对病情有影响吗?

  郭军:您是做了左腋下淋巴结转移性黑色素瘤手术后,现在椎体又出现了骨转移。不过你该感到幸运,目前没有发现肺转移、肝转移等这些内脏转移。

  有BRAF V600E突变就相当于肿瘤有个动车火车头驱动,可比绿皮火车快多了。但我们有特异导弹(靶向药物),专门打这种动车火车头。我认为可以先针对骨转移进行治疗,特异靶向药往后放,因为我们很快将开展这方面的国际临床试验,到时候您有可能用上这种最好的联合靶向药物,也就是针对动车火车头的双导弹,而且还是免费的,有效的可能性超过80%。

  粘膜黑色素瘤

  术后须辅助治疗

  门诊现场:一位阿姨鼻腔出血后被诊断为粘膜黑素瘤,进行了手术,现在来进行复查,看是否需要其他辅助治疗。

  郭军:粘膜黑色素瘤是一种亚洲常见而欧美很少发生的特殊类型黑色素瘤。一般来说,治疗方案是首先确定有无内脏转移,如果没有,一定先要局部扩大切除;其次,粘膜黑色素瘤术后必须做辅助治疗,因为它转移复发的可能性很大,最主要的就是转移。

  粘膜黑色素瘤最大的问题是在肿瘤发生早期,肿瘤细胞就能侵入微血管,之后就可能顺着血液跑到其他地方去,也就是我们说的发生肿瘤转移。但早期的微转移,就是现在最灵敏的检查也是看不见的。所以现在最主要的问题是怎么能把这种情况消灭在萌芽状态,这种治疗称为术后辅助治疗。

  记者手记

  初见郭院长,就被他威严的气势震慑,难怪医生患者都叫他“黑老大”!跟他出诊一上午,印象却有所改变:他其实是一位干脆豪爽、感情丰富的北方爷们儿。

  他语速很快。记者简直跟不上他的思路。但记者很快明白,来郭院长这里的病人,生命的倒计时早就开启,在这里的每一分钟都是生命中为数已不多的剩余。“您听我说说我对您现在情况的分析!”“我刚才讲的你们听明白了没有?”是郭院长跟患者和家属说得最多的两句话。

  他说话干脆。“你又不是专家你冒充啥?”“你自学成才就想超过我啊?”

  郭院长听来有点冷酷的话,患者和家属听了,脸上却喜洋洋的。其实,对恶性肿瘤患者和家属来说,此刻郭院长说的每句话,都在打消他们心中对肿瘤的恐惧,并给他们带来新的希望:听医生的,好好配合,你们会得到国际水平的最好的治疗。

  那么即使这里真的是生命的最后一站,患者应该也会少了很多遗憾。

  门诊见闻

  一位40岁左右的中年男人在家人的陪同下走进诊室,患者的母亲一进屋就给郭院长鞠了好几个90度的躬。

  “郭大夫,谢谢你的救命之恩!”郭院长连忙扶住这位母亲。

  患者摘下口罩,只见他脸部黑青色且略微发肿,是一位左鼻翼恶性黑色素肿瘤放疗一个月后前来复查的病人。

  “怎么样,最近恢复的还行吧。”郭院长关切地问。

  “感觉挺好的,就是偶尔会觉得身上没劲儿。”这位患者脸上仍有久病之人的虚弱之态。

  郭院长边点头边说:“这个不用紧张,因为你目前正在使用大剂量干扰素,打的当天可能出现乏力没劲儿的情况,很正常。”郭院长仔细看了片子,“复查没什么问题,继续按时打干扰素,你现在的情况完全可以上班啦。”诊室的气氛立马变得轻松起来。

  “现在刚放疗完,好好休息,多补充营养,情况会越来越好,副作用也会减轻。今年是手术第一年,从今天开始,4~5个月后再来复查一次;手术后第二年,也就是明年开始半年复查一次,每次复查的项目要根据当时的情况来定,如果没有新发症状,基本上没必要再做全身检查了。”郭军主任细致地叮嘱着患者和家属。

  患者还有点不放心地问:“那我回去以后,平时有没有什么需要特别注意的?”

  郭院长笑了,“你没听见我刚才说啥吗?你可以上班儿啦!不要再把自己当病人啦,回去正常生活,放轻松!”患者和家属这才放心地笑了。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