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5年08月27日> 总第1244期 > 18 > 新闻内容
脆性糖尿病控糖柔一些
健康时报实习记者 王小磊
发布时间:2015年08月27日  查看次数:  
   受访专家:王志兴,航空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擅长:糖尿病、甲状腺疾病、骨质疏松症、肾上腺、性腺及其他内分泌疾病的治疗。

  出诊时间:周一上午、周四上午

  脆性糖尿病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因患者血糖变化难测而成为临床治疗的‘老大难’。”航空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王志兴提醒,对于1型糖尿病及晚期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出现血糖极端波动和经常低血糖的情况,要尽早排查是否属于脆性糖尿病。

  脆性糖尿病又称不稳定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通常忽高忽低,变化呈难预测、难控制特点。一般认为这是患者胰岛功能衰竭所致。由于患者对胰岛素剂量的调节十分敏感,胰岛素剂量的微小改变都会引起血糖的显著波动,处理起来相当棘手。

  “如给患者增加一个单位的胰岛素注射量就可能发生低血糖,而当血糖下降稍减少剂量,血糖又明显升高。对于糖友来说,这种低血糖往往伴有更高的不良事件风险。”王志兴主任说,“此类患者本来就是低血糖高危人群,想和普通糖友一样严保血糖稳定并不现实,不宜按对待一般糖友那样强化降糖以求血糖值达标,避免出现严重低血糖事件”。王志兴主任建议:脆性糖友空腹血糖应控制在8~1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在10~15mmol/L之间更为适宜。对于脆性糖尿病,目前临床上多采用“三加一”的胰岛素治疗模式,即三餐前注射短效胰岛素(或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或超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王主任说:“这种一日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给药方式更接近人体分泌胰岛素的生理模式,减少血糖波动。”

  一些患者也可结合临床情况,联合口服降糖药。患者还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胰岛素泵,使胰岛素剂量调节更灵活。同时更高层次的“双C”疗法,是将动态血糖仪(CGMS)和胰岛素泵(CSII)结合起来,通过血糖的连续监测,可寻得血糖变化规律的蛛丝马迹,给胰岛素泵的剂量调整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除了药物上的精细调节,这类患者保持相对规律的饮食及运动,稳定情绪,少食多餐都有助于血糖的平稳控制。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