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5年08月27日> 总第1244期 > 07 > 新闻内容
年轻人别做计算型人物
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博士后 韩海英
发布时间:2015年08月27日  查看次数:  
   俞敏洪的演讲一直是可口的心灵鸡汤,朴实励志又不失幽默。最近,他的一场演讲又在微博传播,这场演讲里,他强调了一个词:计算型人物。

  “我在大学的时候,总是帮一个女生去扛包,她上火车我给她扛包,下火车给他扛包,后来发现这个女生在校园里跟另外一个男生在散步。我就问她,这个男生是谁,她说是我男朋友。我就很生气,既然你有男朋友,为什么上下火车还要我给你扛包。她说我为了让我的男朋友休息一下……”

  听到这里,很多观众都笑了,不过俞敏洪下边的分享令很多人思考。他说,这件事到今天依然没有后悔,因为觉得那就是青春。如果计算好了,事先能从一个女生身上得到什么,再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那么就变成了一个计算型的人物,而计算型的人物只跟老奸巨滑的人相关。

  俞敏洪能有今天的成功,是否也和这种不计算的心有关呢?

  其实现在的人尤其是年轻人中不乏计算型人物。他们学习要算能不能拿文凭、对找工作有没有帮助;交朋友要算能不能帮到自己,是自己付出多还是对方付出多;上班了要算干了多少活能拿多少钱,是否干一分活挣一分钱?……看着这样的年轻人,难免让人担忧:走一步算一步真的能真正有所收获?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计算型的人在追求梦想的路途中,由于思想中有太多得与失的计算方法,会导致做事情犹犹豫豫,当机会来敲门时反而畏手畏脚,直到机会去敲开别人的门。

  计算型的人心中有太多的负能量,因为每做完一件事情,心中那个计算标准又会蹦出来告诉你又失去了多少,让你感到愤愤不平,心中充满着愤怒。一颗带着愤怒的心去追求梦想的人,在遇到困难失败时,心就容易受伤,怨天尤人,不敢再继续前行。于是,梦想就慢慢萎缩,内心就会蜷缩躲避在一个角落里,不再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年轻人。

  所以年轻人,听听俞敏洪的经历,做个不计算的人吧!不计算的人,不论年龄有多大,心永远是年轻的,眼睛里会看到机会也会毫不犹豫地善于抓住机会;不去计较得与失,只是因为自己想去做,把攻克难关所收获的喜悦作为对自己的奖励,任何困难失败对于他来说都是崭新的开始。这样,年轻才不会被犹豫、悔恨、愤怒这样的负能量所俘获,而是一往无前、奔向梦想与成功。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