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时报实习记者间蓉蓉:非霍奇金淋巴瘤主要发生在淋巴结、脾脏、胸腺等淋巴器官,也可发生在淋巴结外的淋巴组织和器官的淋巴造血系统。熊顿当年的主治医生是北京肿瘤医院淋巴肿瘤内科的宋玉琴大夫,她也曾提醒过非霍金淋巴瘤近几年来发病率明显上升,直接发病原因尚不清楚,但诱发因素主要有工作压力大、生活习惯不良、环境污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以及社会老龄化等。患者中不少是平时精神压力大、作息不规律。
非霍奇金淋巴瘤早期不痛不痒,很容易被忽略。熊顿生前曾说,其实晕倒之前的一两个月,她一直咳嗽、肩膀疼痛,吃药也不见好。她没有放在心上,直到住院,她都没有想到自己会得肿瘤。大约60%的淋巴癌首先发现在颈部的淋巴结肿大,开始时只单一肿大,慢慢则数目增加,且越肿大。淋巴癌可发生于全身淋巴组织,如下颔、下颚、前颈部、锁骨上、腋下、鼠蹊部、纵膈腔或腹部动脉旁,有时则发生于脏器引起压迫症状……对于此类疾病征兆,大家心里还是要有个数的。
有些场景不能当真
健康时报实习记者王培文:电影把熊顿各种“犯二”的经历刻画得生动有趣,让我为这个坚强而乐观的女孩感动。但也有些场景,还是需要提示观众。
病后饮酒。为了表现熊顿积极乐观的一面,多次出现熊顿患病后与朋友对饮的场景。不少专家认为,长期饮酒会对遍布全身构成人体免疫系统的淋巴组织产生影响。有不少患者在饮酒后,病变部位出现疼痛感。
当熊顿知道自己的病情时,不以为然地说了句“切掉就没事”。其实与其它实体瘤不同,淋巴癌是全身性的疾病,通过手术将局部肿瘤切除的方式,是没有办法达到真正的治疗目的的。对于淋巴癌治疗更多采用的是全身性的治疗。
为了表现亲情,熊顿的父亲在超市一边为女儿买薯片,一边哭。不过,专家提示,因为化疗易引起恶心和呕吐,患者要避免进食不易消化及带刺激性的食物,避免进食如油煎、炸食品以及辛辣食物。对于患者来说,清淡营养的食品才是最为合适的,要多吃蔬菜水果,多摄取蕴含蛋白质的食物。
电影中,不乏有熊顿飙车、登山的画面,看到这些画面很多观众不禁想问,淋巴瘤患者这么折腾,可以吗?不少专家都认为,适当运动是一种很好的抗病方式,可以调节免疫系统。但过量却是不适宜的,运动达到一定强度后,呼吸器官呼入的氧气不能满足人体所需,就会出现气喘现象,不利于患者康复。
年轻不是“作”的资本
健康时报实习记者步雯:熊顿曾经这样描述病前的生活状态:“我一直是头彪悍的女纸(子),仗着自己壮汉型的体格晨昏颠倒,三餐不定。冬天衣不过三件,夏天睡不盖毛毯。从来没有为健康操过心。所以K歌必定刷夜,聚餐必喝大酒,刨去加班的苦逼时光,生活的确五光十色。”
我们大部分年轻人的生活方式是不是和熊顿非常相似?平时工作压力大,三餐不规律、暴饮暴食、熬夜都是常有的事,好不容易有了休息时间,不是宅在家里看美剧,就是泡吧、K歌刷夜。殊不知年轻并不是“作”的资本,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会一步步地损伤身体,最终积重难返,让我们的身体彻底垮掉。 相关阅读:
每个人都该有颗“熊顿心”
健康时报记者 董 蕊
《滚蛋吧!肿瘤君》值得一看。熊顿骨子里那种少见的、坚强、积极的性格,给人以力量。
即便已然知道自己身患癌症,她也依然诙谐幽默。她会这样描述妈妈:“我妈妈现在变成了紧张大师。我咳嗽一声,她立刻就睡不着觉;我擤个鼻涕,她就会添两根白头发;甚至连我流点汗,她也会急得团团转,想不通我流的是什么汗,是不是病又犯了什么的……”
她会用好玩的幻想化解病痛的折磨。化疗如此痛苦,她却用另一种思维看待它:“今天吐翻了,医生说是好现象。因为化疗反应在我身上,说明肿瘤‘那小子’也够呛!所以自由的吐吧!嗷嗷嗷!……这几天疼得厉害,躺不下来,睡觉也只有坐着,结果屁股承重过大极其酸麻,灵机一动想了个办法,坐在马桶上,把屁股部分空出来减少压力,还真灵!”……
她说:“得病本身就是一件很痛苦的事,为什么要痛上加痛、让自己更难受?生病后我就喜欢看愉悦的、高兴的、开心的东西,漫画当然是第一选择,而且我还要给自己找乐子。”……
人的一生,总要与疾病相伴,无可奈何。每天都在面对陌生人、亲朋甚或自身疾病的我们,有没有一颗阳光的“熊顿心”,让它伴我们超越病痛,用积极、阳光和欢乐走完这健康与疾病交织的一生?看肿瘤君的故事,你还应该有颗“熊顿心”!
相关内容请见2012年8月16日3版《健康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