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陷入僵局的带薪假来说,2015年算得上破局之年。继上月底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鼓励职工“周五下午+周末”休短假后,日前又已正式发文,将两天半的休假模式写进制度里。而为响应国务院规定,深圳市领导上周开启了休假模式。
休假是调节工作压力与生活负担的有效手段,享有休假权无疑能为之后高效地工作、健康地生活提供保障。所以“领导先休”,也是希望群众能见贤思齐,重视我们工作的“本钱”——身体健康。
这当然是件好事,它纠偏以往“加班有理、过劳光荣”的理念,把适度休假、合理休息,作为生产力意义上的“人”正常享有的权益。今时今日,“勤”与“劳”固然重要,但在本就趋紧的社会压力之下,人文的休闲文化、理性的休假制度,不仅可以为劳苦大众舒缓减压、调养身心,亦是获得自身健康权的有力保障。
“领导先休”也好,两天半小短假也罢,千万不能让形式意义大于实操价值。人社部最新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带薪休假的落实率仅为50%。另有调查显示,仅19.2%的受访者预计单位能兑现两天半的小短假。
而能兑现的,也有走偏的。比如兰州最近发布的带薪假新规:凡符合年休假条件的工作人员必须休“年休假”,应休不休的补贴不再发放。问题是,不休假不给员工发补贴,这哪里是在吓唬老板呢?本来就休不到假,现在连补贴都没了。可见,带薪假的真问题,不是民众不愿休,而是不敢休。
休息休假权的本质,属于劳资关系范畴。落实带薪假,不能靠“领导先休”来破局。
真要落实好带薪假,保障民众的休假与健康权,得从三个层面发力:一是倒逼企业去重视。比如广西,当地总工会最近就要求将年休假工作落实情况纳入评优评先条件中。对带薪假落实情况“一票否决”,就不信企业当真毫不在乎。二是推进劳动监察部门去执法。有规矩,就得当真管,秩序才不至于沦入失范的命运。三是构建细化与问责制度,让带薪假有法可依。既然生态环境责任可以“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那么,在纾解带薪假顽疾上,也不妨细化操作条例,明确责任,严加考核、严肃追责。
要让带薪假硬气起来,道德引导或方案漫谈多是不靠谱的“心灵鸡汤”。光喝“鸡汤”可保障不了真正的休息与健康。最根本的,还是要靠制度刚性与执法威严。
什么时候企业为带薪假的虚置而紧张了、劳动权益保护机构为带薪假的沦陷而震怒了,那么,就算领导废寝忘食不眠不休,我们也一样可以过上张弛有度的健康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