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电梯吃人”惨剧!
7月26日,湖北某商场,30岁的母亲向柳娟带着儿子乘扶梯时,因迎宾踏板松动被卷入电梯内,关键时刻儿子获救,自己不幸身亡。官方通报称:发生事故5分钟前,工作人员发现电梯盖板有松动翘起现象,但并未采取停梯检修等应急措施。此事属于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触目惊心的视频,令人揪心的意外。所谓“责任事故”,意即定论此事并非天灾,实为人祸。
古人云,“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这话用著名的“海恩法则”解释则是“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生命虽逝,追问犹在:既然商场发现电梯有问题,为何没有停机检修?人掉下去后电梯为何还运转了致命的“9秒钟”,让电梯变成“绞肉机”?扶梯的上下方都设有红色急停按钮,商场员工为何不会在关键时刻按下救命的停止键?
这一场人命事故,足以窥视出城市在公共安全领域的疏漏与薄弱。
来自国家质检总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我国电梯总量已达360万台,电梯保有量、年产量、年增长量均为世界第一。与此同时,仅2014这一年,广州、南京、杭州“96333”电梯应急处置平台就平均每天分别解救40人、28人、19人。在诸多导致电梯安全隐患的因素中,制造质量占16%,安装占24%,保养和使用问题则高达60%。
业主单位图个省钱省事懒得养护,监管部门“不出事不重视”。结果就是出一次人命事故,临时紧张一阵子。7月28日,国家质检总局下发紧急通知,要求8月10日前各地对自动扶梯逐台检查。
眼下,似乎也是这场意外,才让更多人明白了扶梯的“禁区”与“危险区”,明白了红色应急按钮的位置,明白了公共电梯上的乘坐规则。这一课,代价高昂,上得太晚。这些年,本该成为风险社会公民生存素养的基本常识,却要一次次通过人命事故来醍醐灌顶。
我们从小有奥数、有英语新概念,却没有教大家怎样应急避险。待到成年,事发后有捶胸顿足的喟叹、有就事论事的问责,却始终不见给公众安全意识查漏补缺。
以生命为代价的意外是可耻的。在工业4.0时代,安全责任不是纸上谈兵,安全意识不能只是说来动听。城市让生活更美好,那么一切生产工具或生活设施,从企业到业主,从使用者到监管者,惟有意识、责任到位,类似“电梯吃人”的恐怖片,才不致屡出续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