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早在很久前,郭氏正骨就发明了各式各样适合人体的小夹板。“裹以布,围以批竹”,是平乐郭氏正骨传统的固定器械,在此基础上,郭式传人们又研究改进出了不少正骨器械。洛阳正骨医院一楼大厅就陈列着功能各异的正骨器械,让记者为其神奇叹为观止。
曾有一位患者,左脚骨折粉碎达8块之多,平乐正骨医生用钢针翘拨进行手法整复,再用一种叫“经跟距反弹固定器”的器械固定住,不到一个小时,就达到了西医解剖复位的要求。四五十天后,可直接拆掉固定器和钢针,不用开大口子。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的多发难治病。西医治疗非开刀不可,但效果往往不理想,一是愈合困难,二是容易继发股骨头缺血坏死。郭氏正骨使用一种鳞纹针,采用穿刺内固定的治疗方法来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不用切口,也不需缝合。
而对于颌骨骨折,以前采用的老办法是让病人仰卧在床,左右两侧用绳子牵引固定。后来,郭氏正骨将此法改进为穿齿固定法,病人不但能下床自由走动,效果也相当不错。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械固定是平乐正骨中关键一环,与手法整复协助配合,相得益彰,成为平乐正骨又一绝。
祖传秘方公开,贴在十字路口
用药,是平乐正骨的第三绝。平乐正骨流传200多年,经过几代人的经验总结,积累了30多种独门秘方。
民间流传一个说法,“吃了郭氏正骨的接骨药,能听见骨头生长的声音,”用来比喻平乐正骨的药见效快。
郭艳锦的父亲郭维淮老先生曾经提出“破、和、补”三期用药原则,即:骨折初期,因肢体损伤,血溢而淤,淤不去,新不生,肿不消,骨不长,故宜破瘀消肿;中期,气血不畅,治宜调和;后期,患者久肿,身体必虚,故治当用补。
当年李先念主席腰肌劳损多年,一直卧床不能动,看遍了北京的名医,都没有人能治好。在别人的举荐下,郭维淮老先生进京为主席看病。看完X光片,郭老判断其为气虚肾亏性腰肌劳损,一种比较顽固的腰疾,用中医方法治疗要比西医效果好。
随后,郭老先生为李先念主席内服壮腰健肾药物筋骨疼消丸,再外用平乐展筋丹加以手法按摩。七天之后,大见成效,李先念主席居然可以下地行走。一个月后,已经能够正常出访。
筋骨疼消丸、平乐展筋丹,李先念主席以为郭维淮先生给他用了郭家的独门秘方,而实际上,这些“秘方”早已经被公开。上世纪50年代初,高云峰就将郭氏正骨30多个秘方献给国家,秘方就粘贴在当地十字路口最热闹的地方。
时至今日,郭艳锦医生开药,也延续祖辈传统,一直以方小、剂少、效好闻名。少则三味、五味,多则七味,很少超过十味,但疗效却很显著。
一位上海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慕名前来,郭艳锦医生先是对他望闻问切,详细诊断,然后告诉他不用开刀,只给他开了7服中药。这位患者回去后只吃了3服,疼痛基本消除了。
另一位北京的84岁老太太,椎管狭窄,既不适合做手术,也不能施以手法按摩,郭艳锦医生也是给她开了几服中药,老太太吃了一个多月,基本上能够自己活动,不用别人搀扶。
几十年来,被郭艳锦治好的患者数不胜数,她也习以为常,秘方虽公开了,但中医用药讲究“量体裁衣”,同种方子,不可能适合所有人。“如今一些偏门正骨拿着郭氏正骨的方子随便给患者看病开药,这是十分危险的。”
看病不带手机的正骨医生
以前,平乐郭氏正骨的条件很简陋,只是洛阳市孟津县平乐村的一个家庭医馆。一条板凳,一个研药的碗,正骨医生一双手。治病的地方,晴天在大槐树下,雨天在门楼下。
可是每天清晨只要打开大门,病人就源源不断,挤挤扛扛,黑压压一大片,一天到晚也看不完。如此受欢迎,除了精湛的医术,更重要的医德仁心。
郭氏正骨有个传统,有钱没钱都给看病,从不分贫富。当时,有许多穷人看不起病,来到郭家医馆,都是免费看。第五代传人郭聘三老先生曾说:“我们家实行的是‘穷人看病,富人拿钱’,不愁诊所维持不下去。”
这样的医德也一直传承至今,到现在,郭艳锦一直不忘“处处为病人着想”的家训。
直到今日,每天来找郭艳锦看病的患者,有一半是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外地患者,每一位病人都要耐心对待,郭艳锦有时要花去大约40分钟的诊病时间。
“不管多忙,只要是外地来的病人,我都给他们加号,经常上午的门诊看到下午一两点,”郭艳锦说,外地患者来看病太不易,除了看病,还得花路费、住宿费和生活费,很多农村人把家里的牲口卖了来看病,因此,她尽量不让病人多耗费一天时间。
郭艳锦有一个习惯,看病不带手机,在如今人人都快成“手机控”的时代,这一习惯让人惊诧不已。
“手机在一旁,就没法专心看病,每天找我的人不少,如果中止看病去接电话,是对患者极大的不尊重。”因为始终把患者放在第一位,郭艳锦很早以前起,每天只要开始看病就不带手机在身上了。
名为正骨,实为正己、正人、正心。如今,在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郑州医院的大厅里,一个牌匾高高挂起,上面写着四个字——“大医精诚”。
相关阅读: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是在具有222年历史的平乐郭氏正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生产于一体的三级甲等中医医疗机构,具有洛阳、郑州两地五个院区。
相关阅读: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是在具有222年历史的平乐郭氏正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生产于一体的三级甲等中医医疗机构,具有洛阳、郑州两地五个院区。
平乐郭氏正骨(洛阳正骨)起源于清朝嘉庆年间的孟津县平乐村,因医术精湛被百姓称为“平乐正骨”、“白马寺正骨”。1956年,医院创始人、平乐郭氏正骨第五代传人高云峰受到毛主席、周总理接见,同年建立洛阳正骨医院,2013年增挂“河南省骨科医院”。
“平乐郭氏正骨法”先后被评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老字号,演绎洛阳正骨传奇历史的电视剧《大国医》在CCTV—8播出。2010年和2014年,两次通过国际医院质量标准认证(JCI)和国际实验室标准认证(ISO15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