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背景
6月11日~14日,“医特色·走中国——中国优秀医院健康时报全媒体报道行”第二站来到河南省骨科医院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探访百年正骨绝活。
精彩阅读
■一些细微的骨折,X光机都不一定能拍得出,但正骨医生却能用手摸出来。好比一只瓷碗,里面有条细微裂缝,普通人肉眼很难察觉。但有经验的瓷器师傅,只要轻叩碗壁,从声音上就能判断它是否完好。中医正骨也是如此,有没有骨折,什么类型的骨折,大夫全凭一双手去触摸拿捏。
■“裹以布,围以批竹”,在这种传统固定器械上,郭氏传人们又改进了不少正骨器械。曾有位患者,左脚骨折粉碎达8块之多,用钢针翘拨进行手法整复,再用一种“经跟距反弹固定器”固定,不到一个小时,就达到了西医解剖复位的要求。
■当年李先念主席腰肌劳损多年,一直卧床,看遍北京名医,都没人能治好。郭维淮老先生被举荐进京为主席看病,开具内服筋骨疼消丸,外用平乐展筋丹加以手法按摩。七天后大见成效,李先念主席已可下地行走。其实,这些“秘方”早已贴于当地十字路口公开。
■郭氏正骨有传统,不分贫富都给看病。当时,许多穷人看不起病,来郭家医馆就可免费看。第五代传人郭聘三老先生曾说:“郭家实行‘穷人看病,富人拿钱’,不愁诊所维持不下去。”这样的医德一直传承至今,到现在,郭艳锦也一直不忘“处处为病人着想”的家训。
7代正骨大师、8种正骨方法、30多个祖传秘方……
在众多正骨流派中,洛阳平乐郭氏正骨是非常重要的一支,以其独特的正骨绝活和完整的理论体系,传承沿袭至今已有222年。
在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的老专家门诊,健康时报记者见到了67岁的平乐郭氏正骨第七代传人郭艳锦,采访平乐正骨祖辈们两百多年来的行医往事。
正骨医生的手好比一台X光机
初见郭艳锦,很难看出她已年过花甲,面色红润,说话中气十足,一双手紧实而有力。
也正是靠着这一双手,行医数十年,郭艳锦医生解除了无数骨病患者的痛苦。
“一些细微的骨折,X光机都不一定能拍得出来,但是正骨医生却能用手摸出来。”郭艳锦说,就好比一只瓷碗,里面有一条细微的裂缝,普通人用肉眼很难察觉。但有经验的瓷器师傅,只要轻轻叩击碗壁,从声音上就能判断它是否完好。中医正骨也是如此,有没有骨折,什么类型的骨折,大夫全凭一双手去触摸拿捏。
西医以开刀整复为主,平乐郭氏正骨不同于西医,开刀做手术能避免就尽量避免。无论是骨折、脱臼还是椎间盘突出等骨病,都可以不用开刀。
在技术不发达的时代,毫不夸张的说,正骨医生一双手,就好似一台活的X光机。每次接诊骨折病人,郭艳锦先用手去触摸骨头的问题,再用正骨手法整复治疗。
郭艳锦说,洛阳正骨有三绝:手法复位、器械固定和“破、活、补”三期用药原则。手法复位是第一步。
按摩是复位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正骨医生为病人看病,通常需要很长时间,少则半小时,多则一小时。因为对于一些脱臼和骨折,必须先按摩活筋,使骨头周围的肌肉完全放松,然后才能整复。
至于按摩如何用力,分寸如何把握,则全都在正骨医生的一双手上,经常用的是四两拨千斤的巧劲。
说到此处,郭艳锦回忆起她的奶奶高云峰给人看病的传奇故事。
有一天,有个小孩被家人带来看病,高云峰看了看这个孩子,就摆摆手说,孩子骨头没事,回去休息几天就好了!患者和家属都信以为真,高高兴兴地准备上车回去,当孩子翘腿上车时,高云峰趁其不意,抓住他的患腿猛然往下一拉,然后在往上一推,小孩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完整复位。
“其实这个小孩子是一个不太严重的髋骨脱位,如果按照常规手法复位,小孩子疼痛难忍,肯定会大哭大闹,身体也不放松。在这种不防备的情况下给孩子做复位,用的是一种巧力,效果反而更好”郭艳锦说。
中医正骨,跟练武有些类似,讲究气定神闲,出其不意,一个看似不经意的举动,却正中要害。而这正是中医正骨奥妙和精髓之所在。
粉碎性骨折用一根钢针翘拨
技术在发展,传统的复位手法也遇到了挑战。
郭艳锦说,从前靠手的感觉接骨对合。中医正骨讲功能,只要把骨头对接上,可以正常使用,不用非得严丝合缝。当医学发展有了X光后,患者要求更高了,除了成功接上,还要对得很精准,否则患者不买账,这也给正骨医生带来了新的考验。现在,许多正骨医生往往要在X光下做接骨工作。
“我父亲是第六代传人郭维淮老先生,如果看到他的一双手,许多人都会大吃一惊,他的手背上疮疤累累地叠压着,远远看去,闪发出一种奇特的嫩光,像鱼鳞癣蜕皮了似的。”郭艳锦介绍,这是X射线长期灼伤的结果。
把骨头接上只算完成了第一步,第二步还需要器械固定。
要把骨头固定,现代骨科常用的方法是开刀手术,用钢板钢钉固定。等骨头长好,还要再把钢板钢钉再取出来。开刀两次,花钱不说,患者也受了不少苦。
下转2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