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早消耗越早近视
暑假是中小学生治疗近视的旺季,家长们只知道孩子近视了去配眼镜,却很少知道,在近视之前,每个人都有一个“远视储备”,越早被消耗完就越早近视。
每个孩子都有“远视储备” 什么是远视储备呢?首先我们要了解,儿童发展为近视眼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生理性远视、正视、近视。
一般情况下,新生儿视力较弱,其眼轴较短,双眼都处于远视状态;3至4岁的孩子都有200度左右的生理性远视;随着生长发育,视力逐渐趋于正常,小孩长到7~8岁的时候,眼球的大小基本定型了,眼轴的大小已接近了成人水平,这时候这种生理性的远视就基本消失了,这一个过程被称为“正视化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远视储备”就对防治近视起到保护作用。
广东省人民医院眼科眼防所主任医师曾锦举例说,像一般4至5岁的孩子都会有200至250度左右的生理性远视,这200多度的远视可以作为“储备粮食”供“损耗”,“保护”他们不患上近视。
因此8岁~10岁前的孩子在生理性远视消失前要特别注意保护“远视储备”。远视储备的下降,是近视的一个早期信号。
别让孩子视力“寅吃卯粮” 在10岁前,儿童的远视储备通常还比较多,大约还有150度没有被“吃”完。但如果不注意用眼习惯,近视就会慢慢显现出来了。
“假如他们的远视储备仅剩50度,还不改变旧有的不良用眼习惯,估计半年内储备将耗尽,孩子将成为近视眼。如果预先得知远视储备剩余量,通过科学的干预方式控制近视的发展速度,至少可以将近视的发生延迟。因而对适龄儿童进行远视储备检查显得尤为重要。
另外,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对减少“储备粮食”的“损耗”非常重要:不长时间使用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控制玩电脑游戏的时间和频率;不宜在光线昏暗或者光线强烈的环境下读书写字;不在颠簸的车上看书;养成正确的看书写字姿势;坚持做眼睛保健操;多做户外活动,多远眺等等。
建个屈光档案监测“储备情况”
曾锦建议,家长们应从孩子4岁或5岁有一定的认知能力时开始,定期到医院眼科验光和眼部检查。把验光度数、眼轴长度、屈光状态、角膜曲率、眼压等数值记录下来,为孩子建立一份屈光发育档案,长期监测,了解孩子的“远视”储备。
这不仅可以及早发现眼屈光异常,如远视、近视、散光和弱视等;还能在视力正常的儿童中,筛选出近视眼的潜在问题,并及时进行干预,减缓或者避免近视的发生。摘自6月2日《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