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5年06月29日> 总第1227期 > 03 > 新闻内容
孤独的戒毒者
健康时报记者 徐 瑶
发布时间:2015年06月29日  查看次数:  

新闻背景
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即国际反毒品日。1987年6月12日至6月26日,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举行了联合国部长级禁毒国际会议,138个国家的3000多名代表一致通过决议,从1988年开始将每年的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以引起世界各国对毒品问题的重视。

阅读提要
发作
毒瘾没发作的时候,孔伟跟正常人一样,和同学们一起上课、自习、玩耍。他喜欢校园生活,无忧无虑。而当毒瘾发作起来,身体的每一块骨头都酸痛难忍,像是有几万只蚂蚁在爬,头晕恶心呕吐,最后连绿色的胆汁都会吐出来。
坦白
他记得跟父母第一次坦白吸毒的那个夜晚,父亲一句话都没说,在客厅里坐了一整夜。第二天,父亲对他说:“只要哪里有药能治好你,我砸锅卖铁也给你治。”   
复吸
一年前,孔伟遭遇了他人生中最痛苦的一天,支持他的父亲因患胰腺癌撒手人寰。家里人给了孔伟5000块钱,让他去给父亲买棺材。可是,毒瘾正发作的孔伟竟拿着钱转身去买了毒品。
希望
在广东,有一种新的形式,戒毒的人可以一直生活在康复乐园里,自己做手工活养活自己,可以在里面交朋友,结婚生子。那里没有歧视,没有异样的目光,没有毒品。孔伟向往那样的生活。   一张床、一个柜子、一台电视机,十几平米的房间是31岁青年孔伟(化名)每天生活的全部。
过去的5年,这间北京大兴区自愿戒毒中心的屋子,孔伟不知道住过多少回。每次走出戒毒所的大门,他都发誓永不吸毒,但没过多久,心里的魔鬼又把他送回到这里。
我国有个衡量戒毒工作的指标为“三年不复吸”——只要是三年内没有复吸,就是效果比较好的治疗。据《2015年中国禁毒报告》,截至2014年底,全国累计登记吸毒人员295.5万名,三年未复吸的人数100.8万名。
吸毒、戒毒、复吸、再戒毒……如孔伟一样,许多戒毒者如困兽般在这个轮回中挣扎着。他们不是不想戒,而是太难戒,也戒不起。
他们不知道的是,如高血压、糖尿病一般,吸毒成瘾也是一种慢性病,需要长期的治疗。
发作时每块骨头都在疼
如果不是事先知道,记者完全看不出眼前坐着的这个壮实的小伙子是个吸毒者,宽阔的肩膀,黝黑的皮肤,说起话来彬彬有礼。
孔伟出生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一个殷实的家庭里,独生子的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还有父母无限的宠爱。
2002年,18岁的孔伟还是一个在校学生。在一次和朋友们的聚会上,他第一次见到了如面粉般的白色粉末——海洛因。
在所有的毒品当中,海洛因被称为“世界毒品之王”,一种成瘾性极强的阿片类毒品,一旦染上很难戒除。
“当时不知道是啥,他们告诉我是个好东西,吸了之后想啥来啥,飘飘欲仙的”,出于好奇心,孔伟开始了第一次尝试。
第一次没有上瘾,但是毒品直接刺激了他的神经中枢,产生一种愉悦的感觉。紧接着,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孔伟再也离不开它。
父母、同学都不知道他吸毒,他瞒了大家整整6年。
“只要我要,他们就给,一个月要个几万不难”, 孔伟的父母一直忙着做生意,没时间管他,以为吃穿不愁,有花不完的钱,那就是最好的生活。
毒瘾没发作的时候,孔伟跟正常人一样,和同学们一起上课、自习、玩耍。他喜欢校园生活,无忧无虑。而当毒瘾发作起来,身体的每一块骨头都酸痛难忍,像是有几万只蚂蚁在爬,头晕恶心呕吐,最后连绿色的胆汁都会吐出来。
为了不让同学知道,他只能依靠毒品来止住毒瘾,他把自己独自关在屋子里,默默地吸食,海洛因成了他唯一的解药。
那样的日子里,孔伟苦闷、孤独、无助无从诉说,与最好朋友渐渐疏远,只能跟毒友整天混在一起,交流的也只有吸毒经验。
主动要求被关起来
2008年,孔伟24岁。在吸食海洛因6年后,他第一次想要逃离这样的生活,他想戒毒。
可他没有料到,这条路走得极为坎坷。
先是看到网上的信息,孔伟找到武汉一家手术戒毒的机构,在腹部肚脐附近开一个小口子,在皮下放入12颗纳曲酮,一种阿片受体拮抗剂,能够减少毒品复吸。(目前此法尚未获国家批准)
直到现在,孔伟肚子上的刀口还隐约可见。
刚做完手术效果很好,可过了4个月,孔伟就忍不住复吸了,诱惑实在太大了。
2008年11月,孔伟主动去了公安局,要求被关起来强制戒毒。
“那段日子简直刻骨铭心。”孔伟说,每天在安有铁窗的屋子里待着,吃不下饭,没晒过太阳。强制戒毒没有药用,完全就是干戒。毒瘾发作了,再难受也得强忍着,最痛的时候以为自己会死在那里。
强制戒毒两年,受尽心灵的折磨。可谁知道,就在出戒毒所的当天,孔伟又复吸了。
当天晚上回到家,孔伟跟母亲说想买身新衣服,母亲给了他几千块钱。孔伟出了小区的门,往右走是去商场的方向,往左走是卖毒品的地方。孔伟跟着了魔似的,不由自主地往左走去,拿着买衣服的钱买了毒品。
毒瘾易戒,心瘾难戒。
海洛因不仅会对人造成生理伤害,还会影响人大脑神经,使人产生对毒品的“长久记忆”。许多戒毒的人复吸,并不是意志薄弱、无可救药,而是他们的大脑发生了病理性的改变,减弱了对情绪和行为的控制能力。
下转21版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