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弟是上海一家大公司的白领。他每天早上6点起床后匆匆吃完早餐就要去批发市场进货,9点前他赶到单位打好考勤卡。一到办公室他就立刻投入工作,对他来说时间就是金钱。表弟常常是一路小跑去单位食堂吃午饭,这样可以避免排队。下班后他会马不停蹄地来到自己开的服装店,询问销售情况、清点货品、清理账目,一直忙到晚上10点。
终于有一天,表弟在店里清点货物时累倒了,血压升高、面色苍白,虚汗不止。家人赶紧把他送到医院。治疗后病情好转,他竟然又想回店里结款,医生要跟他聊聊。“你这病说真的就是‘疾’出来的,你上班‘疾’,下班‘疾’,中午‘疾’,晚上‘疾’,‘疾’来‘疾’去,人压力大,精神得不到放松,人得不到休息,久而久之,病自然会找上你。”表弟说他当时真是无言以对,因为医生说的确实在理,这些年他自己都觉得活得好累。
这是一个速度的时代:出差是飞机、高铁,上网是“极速体验”,上班要“末路狂奔”,吃饭要争分夺秒,就连刚刚蹒跚学步的孩童都让父母心急如焚——“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快节奏、高效率成为现代人的人生关键词,每个人都像开足了马力的机器,向着所谓的“成功”一路狂奔。迫于生计的上班族、蜗居蚁民和摆摊设点的“城市边缘人”就不必说了,即便是功成名就的所谓成功人士也陷入一种速度惶恐之中,分众传媒的总裁江南春感叹:“每天我内心不断发出的声音就是快跑、快跑,跑到你的竞争者消失掉。不用回头,你只管往前跑。”
正是因为有江南春这样的领跑者,越来越多的人跟在后面,既疲于奔命又锲而不舍。就好像电影《阿甘正传》里阿甘身后那些络绎不绝的追随者,他们头脑中没有奔跑的目标、心目中没有奔跑的意义,有的只是对不奔跑的惶恐——一种落伍和失群的担忧与茫然。
我们甚至不敢反问一句:慢下来又如何?掉队了又能怎样?
古老的印第安谚语说“跑得太快灵魂就跟不上来”,是的,无论技术跑多快,人的灵魂都有着自己的节奏。所以,我们不妨慢一点,让身体与灵魂同步。
表弟,请放慢你生活的脚步,不必来去匆匆,不必把金钱当做追逐幸福的盘缠,不必披荆斩棘、一路疾行,仔细地看看周围的风景慢慢地享受生活的过程,这不也是人生的一种幸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