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同属于B细胞淋巴瘤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则没有套细胞淋巴瘤那么来势汹汹。
慢淋此前在中国发病率很低,大概十万分之零点几,但是近几年常规体检增多,很多人在医院体检时被查出得了慢淋。“发病率上升很快,目前国内发病率应该在十万分之一到二左右了。”邱教授称。
与套细胞淋巴瘤一样,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标准的一线治疗也是免疫化疗,身体状况较好的慢淋病人,其中位生存期大概在5~7年,但20%的高危病人生存期则不到五年。
“这部分病人目前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病人预后情况不一,有的好有的很差。某些遗传学异常的病人会直接进入难治阶段,特别是年纪大的病人。”
邱教授介绍,65岁以上高龄患者通常不适合加强化疗或自体干细胞移植,所以在临床上迫切需要有效的新型治疗药物。
一种年需90万元的新药
许多患者对于化疗及干细胞移植效果都不佳,而依鲁替尼的出现很好的改善了这一现状。
“靶向治疗就是针对具有某种特殊标志的肿瘤细胞进行攻击,具有高度特异性,而化疗无论是对肿瘤细胞还是正常细胞都会抑制。”北京大学血液研究所血液病房主任江倩说,依鲁替尼可直接抑制淋巴瘤细胞的增殖。
江倩解释,依鲁替尼是一种激酶抑制剂,它选择性地与肿瘤细胞结合,可以有效地抑制该激酶的活性,进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2013年2月,FDA先后授予依鲁替尼“突破性新药”地位,并分别于2013年11月13日和 2014年2月12日批准为套细胞淋巴瘤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药物。这是FDA自2012年7月推出突破性新药新政以来获准的第二个享此待遇的药品。
美国得州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Michael L. Wang发表在2013年8月出版《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两项依鲁替尼Ⅱ期临床研究显示,依鲁替尼具有较好治疗效果和较低的毒副作用。
这两项试验,一项在复发/难治性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另一项在复发/难治性套细胞淋巴瘤患者中进行。依鲁替尼在临床试验中获得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总体应答率,在MCL试验中,它显示出68%整体应答率,中位缓解持续时间为17.5个月。其联合治疗整体应答率高达71%,并且26个月后约有75%患者仍处于无进展状况。
据高盛(Goldman Sachs)集团预计,这个抗癌药的高峰销售额在60亿美元。加拿大皇家银行预测今后Imbruvica的全球年销售额将在50亿美元左右。
然而,依鲁替尼(Ibrutinib)治疗费用却每年高达15万美元,折合人民币90万元,即使在美国也是最贵的抗癌药之一。按照依鲁替尼的用法用量来计算,患者一般每个月需要服用一瓶,据此推算一瓶依鲁替尼的价格应该在1万多美元。
家住海淀区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林先生告诉记者,患病三年来,他们辗转从亲友那里打听到厦门有一家公司是Pharmacyclics公司设在中国的中介机构,可以为有需求的中国患者代购依鲁替尼,但他们提出的费用是每瓶19800美元,还要额外收取5000美元的中介费用和邮费。
记者以“依鲁替尼+价格”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发现有部分商贸公司在网上贴出代购依鲁替尼价格和规格,每瓶价格3万元人民币,与记者所了解到的价格信息难以吻合。记者通过网站上的联系方式联系卖家,对方说,他们“有特殊的供货渠道”。
一位国内从事罕见病药物研发的知名药企高层人士提醒,如确需用依鲁替尼而又负担得起,一定要通过正规途径购买,比如到美国看病或托付亲友等。林先生向记者抱怨,两万美金一瓶外加5000美金邮费,“还不如直接去美国看病!”
“依鲁替尼虽是好药,但90万人民币的药费,多少人能长期承受?从这一点说,用这个药对中国人来说不太现实。”江倩称。
类似癌症新药价格似乎都不便宜(相关报道见健康时报1190期《抗癌药为何卖出天价》)。
据FiercePharma网站介绍,前丹得莱昂(Dendren)公司前列腺癌药品Provenge一年需要9万美金,百时美施贵宝(BMS)旗下治疗黑色素瘤产品伊匹单抗一年需12万美金。而美国亚力兄(Alexion)公司针对罕见病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和非典型溶血尿毒综合征患者(uHUS)治疗的药物Soliris一年则需要花费40万美元,如果药品没有进入医保目录名单,患者根本无力负担。
进入中国市场还需5到6年
依鲁替尼在2013年11月13日在美国批准上市后,进入突破性药物、优先审评、加速批准、孤儿药四重通道,还享受上市7年内行政保护,专利有效期到2026年12月。同时,Pharmacyclics公司向欧盟提出新药上市申请,并向中国食药监督总局申请进口注册证。11个月后的2014年10月17日,Pharmacyclics下属子公司就宣布,欧盟委员会在欧盟28个成员国授予依鲁替尼上市许可。
目前,依鲁替尼已经在超过40个国家被批准用于治疗血癌疾病,其中就包括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套细胞淋巴瘤。
不过,中国目前还在进行这款药的临床试验。江倩说,国内尚未完成入组阶段临床试验。“临床试验完成后要把结果上报国家食药监总局,再等待审批,没有两三年下不来的。”
而前面那位国内药企高层人士介绍,目前依鲁替尼还未在国内进口,属于三类药,因此需做大量临床试验,需要原研药和仿制药的120对临床试验案例做对比。临床试验过后再报批一次,相当于经过两次审批。
“长远来看,依鲁替尼类药物(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抑制剂)是淋巴瘤的治疗趋势。”邱录贵说,将来在淋巴瘤治疗上,这类口服药物有望会取代化疗。
事实上,依鲁替尼是获得FDA批准的第3个用于治疗套细胞淋巴瘤的药物,此前,万珂( 硼替佐米,bortezomib,2006)和来那度胺(lenalidomide/Revlimid,2013) 也被批准用于治疗这种疾病。
目前在临床上,如果病人一线治疗时没有用过万珂,在二三线治疗中可以联合万珂来治疗。而来那度胺在国内已经上市,可以买得到,但还没有批准这两种病的适应症,具体在临床上能否应用,还要看各个医疗单位伦理委员会是否批准。
邱教授告诉记者,这两种淋巴瘤只能通过治疗缓解,很难完全治好,目前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液病医院淋巴瘤诊疗中心正在做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一线治疗临床试验入组,符合条件的患者可以和他们联系。
“即使依鲁替尼在中国上市成功,多少人能用得起呢?”某位资深业内人士说,唯一能让国人也用得起这个药的途径是研发仿制药,但这同样遥远。
邱教授说,目前国内研究B细胞淋巴瘤新药的企业很多,治疗效果也越来越好,但药物开发过程长,药价也比较贵,应用到临床还要等很长时间。“至少要5~6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