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5年06月08日> 总第1222期 > 14 > 新闻内容
信息化监测才能管好血糖
健康时报记者 白轶南 张斯文
发布时间:2015年06月08日  查看次数:  
  受访专家:王养维,陕西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周一(上午)、周三(下午)出诊;苏本利,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周二、周三、周四(上午)出诊;王世东,北京东直门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周一、周二、周四、周五(上午)出诊   
        消失的内分泌病房!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苏本利在澳大利亚考察时,发现所在医院没有糖尿病人住院,也没有内分泌病房,所有的诊疗行为都在门诊中完成。
在国外糖尿病患者不仅家里都有血糖仪,最重要的是他们每天会将血糖测量数据,通过网络上传给自己的医生或社区医院。长时间下来,从这些有效数据中,医生就会找到每个患者不同血糖变化规律,并进行有效、有针对性管理,这就是血糖信息化管理带给诊疗行为的改变。
对此,北京东直门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王世东也深有感触,在他看来信息化不是简单减少了多少住院床位,或解放了医护人员,而是医生终于可以看到一个住院和门诊不间断、摆脱地域限制、连续完整的血糖监测数据谱,从而为患者提供准确治疗方案。
为什么这样说?
王世东主任举了一个最常见的例子:不少年龄大的患者,特别听医生话,每天都按时记录血糖监测数据,但当他们拿着记录本给医生看时,这些数据就让医生很犯难。一是笔迹难辨认;二是测量不规范,多数是只记录一个血糖值而没有检测时间。
这样的数据是片段或不准确,自然对糖尿病诊疗没帮助。血糖信息化管理应是医生一点击患者ID号或查询患者病史,患者所有血糖监测数据都会出现,甚至是曲线或饼图形式呈现出来,包括在哪里就诊、用药情况等,这样对诊治方案才有参考价值。
院外血糖信息化——APP数据难落地,多以教育为主
院外的血糖测量值记录是糖尿病病程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院外的数据可以真实体现出糖尿病患者的日常生活方式是否合理,以及存在的问题。
国外曾做过一项调查显示,能够长期在网络上传与血糖相关的数据,并远程进行血糖管理的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值比不做远程管理的患者下降0.44%。
事实上,不少公司也针对糖尿病患者开发了具有院外信息化管理的软件、APP等,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每天按时记录,并提示血糖数据有无超过标准等。
据记者了解,类似糖尿病APP软件有百余种,然而目前的问题是不同的患者用不同的血糖仪和APP软件等,这样测量的数据是不兼容的,难以共享测量结果,这意味着测量的结果可能并不会上传到医生那里,或是只是单一提供一个数据,并没有医生指导数字背后的变化。
即便如此,陕西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王养维认为,各类糖尿病APP的开发和应用对糖尿患者管理都是好事,因为很多的软件都有相关糖尿病知识介绍、科普教育等,比如有的软件会提示不同食物的含糖量,有的软件会有注射胰岛素的正确方法讲解等,这些提示对糖尿病患者的院外管理都非常有益处。
院内血糖信息化——床旁监测设备,数据精准可持续
“有的医院用的血糖仪其实是 20多年前为个人监测设计的,仪器没有患者识别功能,只能靠护士人工抄写记录血糖值,无法做到血糖数据可追溯性。”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苏本利看来,糖尿病信息化最应改变的是医院,尤其是院内信息化改造。
举个简单例子,每个住院患者都应见过这样的场景:护士给一屋子患者测血糖,之后把血糖仪上的数字,分别记在每个病人的血糖监测卡,然后再将这些数字挪到病例本。
随着测量次数不断增加,测量人员增多,这样靠人工转抄的记录模式,很容易造成错记、漏记,以及字迹潦草,甚至有时因一组数据记录有偏差影响到医生用药,而导致出现低血糖不良反应。
另外,要想把患者的数据保存时间长一些,护士还要将一张张血糖监测数据的病例拍下来,以照片形式拷贝到电脑中。
“对护士来讲,最担心的就是遇到二次入院的病人,因为二次入院病人需要找出病人初入院的血糖值,如果病人两次住院间隔时间较长,护士就要一本一本翻病例,直到找到病人之前记录。”苏本利教授认为,因为糖尿病需要大量、长期监测,数字对患者的管理非常重要,因此医院内,尤其是内分泌科应最先对病人信息化管理,用数据化表格记录患者血糖监测。
目前,针对院内血糖信息管理,有国内企业推出的临床专用血糖仪检测,只要查找到患者姓名ID或床位并点击,就能将患者信息、血糖信息、药品信息、质控数据等综合管理,再也不用护士手抄记录。
同时还可以自动分析患者的血糖数据,生成详细的血糖报告、血糖图形,所有的血糖数据永久保存,医生可根据报告、图形直观查看患者血糖波动情况,制订治疗方案。
按不同医院要求,还可将科室血糖数据信息化管理,实现科室血糖信息共享,以及大样本管理,医生可随时调阅血糖数据、会诊、科学数据收集,规范质控等。同时血糖大数据管理中,可实现糖尿病多中心研究,方便临床科研数据收集。   
血糖信息化管理——院内+院外
资源整合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不管是院内信息化管理,还是院外的各类智能软件应用,其对血糖监控和管理都不是脱节的,而应该是共享和互补的,这样才能形成有效的数据管理和有针对性治疗。
同时,实施信息化成功与否还与医院临床诊疗流程有关,我国各医院的就医人数众多,诊疗流程相对复杂,所以医院对医疗的信息化包括血糖信息化系统,在定制化和灵活兼容性方面都有着较高要求。
陕西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王养维表示,医院之间一旦实现规范化的血糖数据管理,医生可以随时掌握患者住院时细节,从头到尾进行随访,也可以根据患者的血糖等指标变化,进行前瞻性研究治疗,同时有效规范的数据化管理,还可以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量,使他们更专注于糖尿病患者治疗。
在王养维教授看来,糖尿病治疗可以考虑从现在单一院内治疗向院内治疗结合门诊管理方向转型,实现数字化管理是未来糖尿病治疗新趋势。
同时通过院内、院外的全方位整合患者在各个阶段的血糖监测记录控制水平,全面、精确的实现数据化管理,将是未来血糖管理和糖尿病治疗的发展方向。   相关阅读
由陕西省人民医院和陕西省糖尿病防治中心主办,北京华益精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协办的“血糖监测暨血糖信息化管理学术研讨会”日前举行。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