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大家关注的都是肚子是否吃饱的问题,但是5月17日,一个关注“细胞隐性饥饿”带来的危害的论坛,中华健康管理论坛之“细胞隐性饥饿的宏观调控与微观调理暨慢病关爱进万家社区公益中国行启动仪式(以下简称细胞隐性饥饿论坛)在京举行。旨在让大家关注“细胞凋亡四因”及其危害,重视并引导大众科学应对,降低由此带来的危害。
2014年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就明确指出,全球约有20亿人正遭受“隐性饥饿”的困扰,这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急需面对的重大问题。2004年我国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报告中首次提到“细胞隐形饥饿”,而欧美等发达国家在上世纪末期就已经提出并关注人体“细胞隐性饥饿”。
其实,人体在衰老过程中都会存在人体亚健康状态(疾病隐藏期)。在人体亚健康状态(疾病隐藏期)下,人体实际上是处于“细胞隐性饥饿”的状态。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马冠生解释,我们吃得越来越“好”了,但是这种好并不是真正意义的好、健康,现在人得慢性病的越来越多,其中不合理的膳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另一方面,吃的好了,是我们的动物性食物吃的多了,脂肪和蛋白质吃的多了,在多的同时,很多微量营养素实际是不足或缺乏的。在营养学上,把微量营养素的缺乏叫做隐性饥饿。
美国美糖集团亚太区执行代表朱奕介绍,人体70%的慢性疾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肝胆疾病、肥胖症、亚健康等都与人体细胞隐性饥饿有关。所谓“细胞隐性饥饿”,是指机体细胞由于营养不平衡或者缺乏某种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同时又存在其他营养成分过度摄入,产生细胞隐蔽性营养需求饥饿症状,重点在营养元素不平衡而不是饱腹方面的容积不够。
细胞隐性饥饿是影响人体健康真正的慢性杀手。人体“细胞隐性饥饿”的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一是细胞营养相对过剩和相对不足;二是细胞膜生理活性降低或丧失;三是细胞重金属中毒;四是人体自控系统功能紊乱。研究表明,出现“细胞隐性饥饿”的人,往往同时都具有以上四个问题,进而往往会导致细胞过早老化或死亡。
第23届国际抗衰老大会在美国举行
2015年5月7日,第23届国际抗衰老大会在美国迈阿密隆重举行大会上,大会专门召开了“细胞生物科技·细胞隐性饥饿与衰老论坛”,并全面论证和推广Mark Rosen博士科研团队的科研成果“健康细胞1341法则”,该法则得到诺贝尔奖获得者Randy Schekman博士的全面肯定与重点推荐,大会确定将这套遏制和逆转人体“细胞隐性饥饿”的“健康细胞1341法则”面向世界各国展开推广。中国专家应邀赴美参加研讨。
原卫生部副部长耿德章:病人找医生叩门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引导大家正确认识细胞隐性饥饿,可降低由此引发的各种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减轻医生负担。 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副会长王国英:2014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已经达到了2.14亿,且大部分老年人受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肿瘤等慢性疾病的困扰。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会长孙涛: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提升,我认为,当今人类的健康有三大主题:慢性、复杂性疾病、老年人的健康、亚健康。 中国生命健康促进会会长李深:什么叫细胞饥饿,什么叫细胞隐性饥饿?通过参加第23届世界抗衰老医学大会,我才了解到了,隐性饥饿主要就是指矿物质、微量元素的不足。 中华糖尿病协会会长向红丁:2013年中国糖尿病的总人数达1亿1千400万,后面还有4亿人是糖尿病高危人群,大概每天中国糖尿病人新增15000人,每个小时600人。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马冠生:为什么现在慢性病人越来越多?说明我们的动物性食物、脂肪和蛋白质吃的多了,在多的同时,很多微量营养素实际是不足或缺乏的。 第四军医大学教授万承奎:威胁中国人民健康和经济发展的是什么?是慢病!世界因慢病每年死亡570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病的人达3600万,占63.3%,而这类人在中国高达83.3%。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连达院士:把这个会议主题普及给大众,引起大家警觉,进而提高国民对健康饮食、健康营养素的认识和重视,非常必要、非常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