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治疗,在大众眼里可能是腹部留下的几个洞眼儿;在医生眼里则是高技术含量的体现,这样的技术不仅是医生操作、应用,而是其背后的研发含量,一个微创的器械涉及化学、药学、生物学、物理学、工程学、材料学、信息技术等众多学科。
举个例子,大家熟悉的心脏支架就属于微创治疗,它的材料是什么?为什么在支架上会有花纹?
其实,支架的张力、收缩性、延展性都是通过设计来实现的。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王禹教授说:“20年前刚从事介入心脏病学时,支架有200多微米那么厚,血管拐弯处是放不过去的。现在使用合金等新材料,而不是纯金属,支架厚度可以缩减到60~70微米。同时,在合金钢管上用激光雕刻出来的花纹,它必须要有支撑力能把血管支撑起来,还要必须有通过性,支架越薄,通过性越好,在血管拐弯就会拐好。”
这小小的支架背后结合了人体的流体力学、血管生物力学设计等。目前的合金支架,不仅非常薄还在支架上负载了药物,能够大大降低支架置入后血管再堵塞的发生率。
支架只是微创治疗的一个缩影,事实上在肿瘤、消化、呼吸、泌尿、神经外周等都会用到微创治疗,其精髓是让人体尽可能少遭受创伤,就能达到更优或更高效的治疗效果。
相关阅读:通过设计艺术形式诠释微创医学,以“微而不凡”为主题向大众展现微创医学的微、精、妙,2015波士顿科学中国设计挑战赛——“YI术之美”跨界创作日前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