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袁慧娟,河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青年委员,河南省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擅长: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甲状腺、肥胖症、垂体、性腺、肾上腺等疾病的诊治
出诊时间:周一、三全天健康时报记者 张斯文 驻河南省人民医院特约记者 吕英华图/文一旦患上糖尿病,终生就成了药匣子,事实上诊断为糖尿病,并不是向病人宣判了无期徒刑,而是给病人开出了一张终身保单,时刻提醒患者注意改变生活方式。
“不就查出来血糖有点高吗,我平时少吃点肉,再给我开点降糖药不就行了。”许多来门诊的病人都误以为糖尿病就是简单的血糖高,吃降糖药控制好血糖就可以了,殊不知糖尿病不是一种单一病,而是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糖尿病其实不忌口
许多病人认为,得了糖尿病,这不能吃,那不能尝。其实,患糖尿病不用忌口,只要平衡膳食,控制总热量摄入即可。
许多糖尿病人经常问:“我能吃多少馒头和米饭?想吃水果怎么办?”“对于患者来说,每日所需总热量(总热量=理想体重×每公斤理想体重所需热量)是一定的,可按1:2:2或1:1:1分配到三餐,河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袁慧娟说。
糖友饮食要均衡,人体主要由糖类、脂类、蛋白类供能;此外每天还要吃蔬菜、水果,来满足纤维素、部分维生素的需求。一顿合格的糖友餐,必须保证含有主食、蛋白质、大量蔬菜这三大类。
“大夫,我每天早餐吃1个鸡蛋,喝1杯牛奶,听说这种吃法很健康,怎么就控制不好血糖呢?”其实这是糖尿病人一种错误的饮食观,鸡蛋、牛奶都属蛋白类,这种饮食方式缺主食和蔬菜。
如果生活中没有医师指导,可以对食品进行简单的定量来控制总摄入量。主食即碳水化合物,每顿2两(指生的米、面、杂粮),做成米饭、馒头、面条、包子、饺子(面粉2两,馅料清淡)均可,但稀饭、粥不可取。因为稀饭和粥等经过高温烹煮或打浆,极易被小肠消化吸收,致使餐后血糖急剧升高。还有部分肉制品,如火腿、丸子的淀粉含量较高,应视为碳水化合物。玉米、土豆、红薯、芋头、山药等,也应折算为碳水化合物。
如果肾功能正常,可按每天半斤牛奶、1个鸡蛋、半斤豆腐、2两瘦肉进行估算。而食用蔬菜不限量,多多益善。糖尿病患者在吃完定量的主食和蛋白后,往往还有饥饿感,可通过蔬菜增加饱腹感。并且蔬菜非常有利于延缓餐后血糖的升高。
为了保证食物的多样化,糖尿病餐应经常进行替换。而食物究竟适合患者平时吃,还是适合品尝,取决于它的升糖指数(GI)。GI低的食物,可使餐后血糖上升平稳、峰值低,如牛奶、大部分蔬菜。而GI高的食物,会使餐后血糖迅速上升,出现较大波动,南瓜就属此类。对于水果的选择,可根据升糖指数来判断,如菠萝、枣属于高GI食物,香蕉属于中GI食物,只适合少量品尝。如果想用水果作为加餐,优先选择低GI者,如苹果。
此外,在烹调方式上,尽量蒸、炖、煲、清炒、凉拌,避免煎、炸、红烧。每日食用盐(以及各种含盐调料)不超过6g(约1矿泉水瓶盖),有高血压者不超过5g。有些调味品,如甜面酱、芝麻酱要少吃。 外出就餐要清淡,坚持主食2两。有患者认为少吃、不吃主食有利于降糖,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因为低血糖的危害是快速的,有时甚至是致命的。
糖友运动有讲究
患了糖尿病后都提倡“管住嘴、迈开腿”,袁慧娟主任发现,糖尿病人运动是有讲究的,一部分人并不适合“迈开腿”。
1型糖尿病人在血糖没有控制好之前,不要参加运动锻炼;2型糖尿病虽然不禁锻炼,但最好进行散步、太极等相对柔和的运动;有视网膜病变的病人,运动量不宜过大,以免诱发眼底出血;若有脏器功能不全或酮症酸中毒等急性严重并发症的患者也暂时不要进行运动。能够运动的糖友们可定于饭后1小时(从进食第一口算起)选择低、中强度的有氧运动,每次持续20~30分钟为宜,每周至少3~5次,运动后最佳感觉为周身发热、出汗,但不是大汗淋漓,能说话,但不能唱歌。慢走、打太极拳、做保健操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袁主任提示:运动时要选择柔软舒适、透气好的鞋袜,随身带糖块、饼干等升糖食品。运动前后要监测血糖,血糖过低或过高都不宜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