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孙宁玲,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擅长:高血压、动脉硬化、 冠心病
出诊时间:周一下午、周二上午
高血压患者不要以为自己吃上了降压药,血压控制正常了,就可以逃离冠心病的魔爪。
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全面管理工程”项目首批数据公布显示:在已用药的高血压患者中,半数以上患者10年冠心病风险超过20%(高危),四分之三以上的患者为卒中高危人群。
在项目覆盖的341家医院,37万余接受筛查的人群中,高血压患者比例占七成以上,而且这些患者中合并危险因素的比例较高,主要合并的危险因素依次为:肥胖(46%),缺乏运动(45%),脂代谢异常(36.5%),吸烟(32.5%),糖代谢异常(27%)。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孙宁玲教授指出,血压控制达标只是个开始,同时还要全面管理好其他的心血管风险因素,这才是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关键。
孙宁玲教授解释“比如一位病人通过服药把高压控制在140mmHg,低压90mmHg,虽然单从血压上看,并不是太危险,但如果合并了糖尿病,10年内发生冠心病的风险将显著升高,此外如果有家族卒中史,那么发生卒中的风险也会大大升高,患者应立即对高血压及并存的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干预。”
刚被诊断的高血压患者,可以带着自己的血糖、血脂等检查结果去项目实施医院进行心血管危险因素筛查与评估。
特别需要提醒的是,高血压患者要做好心率管理。心率不仅仅是冠心病的预测因子,也是冠心病的危险因子。心率管理与血压、血糖、血脂管理并重,是心血管疾病监测和控制的重要指标之一。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心率>85次/分较心率<65次/分,其冠心病的发生率要高一倍;心率>79次/分与心率≤79次/分相比,死亡风险增加89%。
2010年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顾东风教授发表的流行病调查研究显示:与心率60~74次/分者相比,在男性中,心率为75~89次/分及≥90次/分者心血管病发病风险相对较高,其发病风险分别增加12%和32%;在女性中,心率≥90次/分者心血管病发病风险相对较高,与心率60~74次/分者相比,发病风险增加23%。
高血压患者可通过脉搏测量来了解心率情况,将右手的二、三、四指端,轻轻地按在桡动脉上计数1分钟。如果触摸桡动脉不方便,也可以触摸颞动脉(耳屏前)、颈动脉(颈前气管两旁)和足背动脉(足背正中)来测定脉搏。一般情况下数脉搏达半分钟即可,然后乘以2,即为一分钟的脉搏次数。
注意不要用拇指摸脉,拇指本身动脉搏动较强,易产生混淆。测量前1小时要停止运动、进食咖啡、酒类和吸烟,测量前至少须休息5分钟。测量时不要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