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患病就医,到手术终止,从无奈被转院,到几地周折数次被拒,年近七旬的秦德安老夫妇,熬过了人生中最艰难的六个月。
秦德安夫妇并非孤例。在全国各地的患者中,有过如此遭遇的患者屡见不鲜。
2014年10月9日,西安市临潼区一位产妇因难产紧急转往西安城区进行救治,在西安城内兜转了5个多小时,连找了五六家医院,都被医院以各种理由婉拒在院外。
2013年11月,天津一肺癌患者因患艾滋病而在求医时屡次遭拒,先后辗转数家医院。
为何频频出现“患者被拒,医院不收”这种蹊跷的情况,背后有着客观、现实等诸多方面的复杂原因。
拒收病人、挑病人常有发生
确因医院医术条件有限,拒收病人,请病人到有条件的医院诊疗,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不过,很多病人的遭遇显然不属于此种情况。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医务处副处长杨震在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分析,医疗信息沟通需要尽可能平和的氛围,如果患者表现出很强的负面情绪,医院方面自然也会感受到很大压力。
怕惹“祸”上身,或许是部分医院不愿接收病人的无奈之一。
此外,很多医院在医院管理考核中,就涵盖了病床周转率、术后感染率、病人满意度等考核指标。而急危患者易出医疗纠纷,慢病患者容易久占病床,贫困患者容易拖欠治疗费用,因此,在面对这些医生眼中的“高风险”患者时,医生难免也会有些“挑剔”或“推诿”的斟酌与思量。
医闹频出,也让医生谨小慎微。北京大学医学部曾经对多家综合性医院进行过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据国家卫生部门的有关统计,全国80%以上的医疗机构均不同程度地遭遇过“医闹”。而不少医生中都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一只脚踩着法院门槛,一只脚踩着医院门槛,心里总想着踩着法院门槛的脚。”医生群体害怕医患纠纷,由此可见一斑。
而从患者层面,往往是怀着很高甚至过高的期待来到医院,于是呈现出一种越来越依赖也因此越来越抱怨的心常态。对医生有期待、有需求,因此更容易有抱怨。
法规界定模糊
从法律上讲,医院到底有没有权利拒收病人呢?
我国现行《执业医师法》第二十四条明确指出,对急危患者,医师应当采取紧急措施进行诊治;不得拒绝急救处置。第三十七条进一步提到,医师在执业活动中,由于不负责任延误急危病重患者的抢救和诊治,造成严重后果的,会被给予警告或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
2015年1月12日,在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印发的《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中,也明确提到,对于急性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创伤、急危重孕产妇、急危重老年患者、急危重儿科患者,开通绿色通道,先救治,后缴费,需住院患者及时收入院治疗。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推诿或拖延救治。
然而,急危患者毕竟是少数,对于非急诊、暂不造成生命危险的疾病来说,医院是否有权拒绝接收患者,一直没有明确规定。老秦老伴显然属于暂不会造成生命危险的情况。
“如果医院要求及时转走,从法律上来说,是完全合规的。”北京市律师协会民法专业委员会主任陈志华律师表示,医院没有能力处理,而转到上级医院,法律上没有问题,即使转回来还是同样的问题的话,也很难对医院进行任何指责,前提是无法对此问题进行处理。
如此看来,对于病情复杂的患者,病人是否能够得到医院的收治,几乎是没有选择的余地,如果医院不愿意接收,院方并无责任,而患者也只能艰难地再寻他路。
医院须悲悯常怀
而问题另一面在于,医者仁心,当我们以冷冰冰的法规条款来处理多样的现实时,医院自身之责是可以免了,自身的利益是最大化了,失掉了的却是温情、关爱——这恰恰是医疗的最终归宿与目的。
记者与某位医疗业界人士谈起这一病人遭遇时,无不为之感慨。不少人作了这样的一个推测:假如老秦的儿子是许昌中心医院的院长,那么中心医院还会这样拒之门外吗?
这又涉及到对医生职业的认识这一医学人文的问题。
一百年前,在美国首位分离出结核杆菌的医生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上刻有这样一句名言:偶尔会治愈,常常是帮助,永远在抚慰。
以“治愈”为目标无疑是千百年来人类医学水平不断得以提升的不竭动力,但临床的现实是“治愈率”仍不能过于乐观。
在面临比较棘手的病情时,基于医院的利益考虑而简单的“拒绝”,恐怕不是一个好的解决方案——它伤的是患者的心,碍的是医者的技,加剧的是紧张的医患关系。
面对垂垂老者抑或是久病难耐的病人,多些思量的,是否是对弱者的救助,而非免责的推脱?
医者仁心,悲悯常怀。老秦将许昌中心医院投诉到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据说还要进行医疗事故鉴定。其实,这个鉴定不做也罢,医疗事故固然可以冷冰冰的条款进行鉴定,然而道德也能鉴定吗?!
老秦老伴的病情仍处于治疗的过程中,但许昌第三人民医院医生们的“缓解”已足以让老秦感动莫名。
同是医院,许昌第三人民医院让老秦会感动一辈子;同是医院,许昌中心医院也会让老秦恨一辈子。
一面是手术风险、医患纠纷、科室收入,一面是病人痛苦、饱受煎熬、被拒绝入院的绝望,我们的医疗体系以及社会救助体系如何在一个理智却不冷漠的前提下,让患者得到救治和安慰,如何不再让受伤的老人孤苦无依、求医无门,这是一个绕不开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