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5年03月02日> 总第1196期 > 13 > 新闻内容
女性易患心理心脏病
健康时报记者 王睿茜
发布时间:2015年03月02日  查看次数:  

  一些抑郁症如果不及时干预,会出现急性冠脉综合症和急性心肌缺血,这就是医生眼中的“心理心脏病”,女性较男性更为多发。

  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刘梅颜讲了自己曾接诊的一位病人的故事,“张女士是外企的人事部门总监,家庭非常幸福,平时穿着入时,举止得体,应该是很多人羡慕的对象,可她却对我说,自己非常痛苦。她常常在半夜胸闷气短,难受的要死了一样,最频繁的时候,每周都要往120急救中心打电话。但让她最痛苦的还不是频频发作的胸闷,而是找不到痛苦的根源。因为检查了心脏标志物后,并没有查出心肌炎、心梗、心肌缺血等病症,只是血压居高不下,要用药物控制,症状好了之后,血压就回稳了。”

  刘梅颜说,其实这位女患者有遗传性的抑郁倾向,在她上高中时就已经表现出来了。工作后压力大,才开始出现心脏病症状,看过很多医生,都看不好,以至于病情加重到无法工作了。

  “这是先出现抑郁,然后发展为阵发性的高血压,再有惊恐发作的典型案例。”刘梅颜解释,这种情况容易错认为急性冠脉综合症和急性心肌缺血,按照这两种疾病治疗下去,会越治越差。症状的原因主要是在于全身激素失衡,用抗焦虑,调节神经药物把他纠正了,症状就会消失。”

  刘梅颜介绍,初期的抑郁和抑郁倾向是很容易扭转过来的,保持心态平和,多与人沟通,选择一项自己喜欢的运动坚持下来,尤其瑜伽和深呼吸练习对治疗抑郁都有很大的作用。

  但是她惋惜地说,由于张女士在年轻的时候未能意识到自己的抑郁倾向是一种病症,导致了病情周期过长,血压的反复升高,小血管遭到破坏,造成了动脉硬化。尽管经过化妆看上去仍然漂亮,但是身体的血管已经老化,造成了无法逆转的伤害。心脏血管的受损让这类人群的心脏病的事件比普通人群上升3倍以上。

  刘梅颜提醒,两种职业女性最容易出现心理心脏病,一种是从事高精神压力职业的女性;另一种是勉强自己适应工作或勉强自己做不擅长事情的女性。这两种高压女性要懂得适当调节自己的心理,建议工作一段时间之后要适当放松,否则进入更年期以后失去雌激素的保护,更容易发生恶性心脏事件。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