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5年03月02日> 总第1196期 > 10 > 新闻内容
放下曾受过的苦
二级心理咨询师 丁晓春
发布时间:2015年03月02日  查看次数:  

  最近,收到了这样一封求助信。

  父亲在我十四岁那年,因突发脑溢血成为植物人状态,妈妈一个人承担起了照顾家庭的重任,白天她要洗衣做饭,还要赶到医院照顾爸爸,直到2012年父亲去世,妈妈一直在昏天黑地的在医院里照顾爸爸。

  爸爸去世了,妈妈回到家里了,原以为妈妈的好日子要开始了,可是现在我发现,妈妈变得难以相处了。

  妈妈这么多年来受的辛苦和折磨,我们都知道,所以当她有什么要求时,我、我老公、哥哥都会尽量满足她,基本是要什么给什么,在自己的能力范围,都希望让她开心、满意。可是,她却常常不开心,原因是她觉得我们对她不够好,不够理解她。

  哥哥为了照顾妈妈,专门从南方回来照顾她,并结了婚。可新婆媳相处本来就难,妈妈有时候会因为一点小事言辞激烈,比如饺子馅忘了放姜、做饭时米放多了……再劝再解释,没过几天又是老样子,最长不超过一个星期就会发脾气。

  该怎么办?

  不仅感慨,其实,很多像这样苦了一辈子的老人,到老了,却还是很难放开。像这位老人,其实是一种掺杂着自怜和找补的状态,就是说,一方面她觉得自己这辈子没过过一天好日子,自怜、感到不平;另一方面,她觉得自己吃了那么多苦,就有了为所欲为颐指气使的资本,尤其是对一双儿女,她觉得孩子们对她好是应该的。

  其实,老人这个样子自己也活得不快乐,而且,不是说儿女们对她好,她就会变好。因为导致老人这样的根源,并不是因为儿女们对她不好,而是因为她觉得她这一生吃了那么多的苦,而且潜意识里用这种苦作为和孩子连接的工具,觉得不能让自己快乐幸福了,因为一旦承认自己快乐幸福了,那么儿女们就认为他们已经补偿了,就不会再对自己好了,就会疏远自己了。

  怎么打破老人这种心理怪圈呢?方法就是孩子们不吃这一套,就是,平时该怎么对老人好还是怎么对老人,该照顾老人还是要照顾,但当老人胡搅蛮缠不依不饶的时候,也要对老人说,不。

  如果老人因此生气了,不必为了让老人消气而拼命去讨好她,对她好,很多孩子们会舍不得这样对老人,但要知道,老人如果从自己的自怜、不讲理当中得到好处,下次就还会用这样的方式去面对问题,永远也学不会正确处理的方式。

  不妨让老人明白,不必还抓着过去的那些苦不放,把自己弄得很可怜很孤独,因为,即便你不可怜不孤独,儿女们也还会爱你、一直陪在身边,而且,看见你活得幸福了快乐,孩子们也会觉得和你在一起幸福快乐,也会更爱你。

  也只有当老人懂得这一点后,才会放心地放掉吃过的那些苦,去享受如今这苦尽甘来的幸福生活。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