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5年02月09日> 总第1193期 > 11 > 新闻内容
生活中来
健康时报综合
发布时间:2015年02月09日  查看次数:  

  温水洗菜不靠谱

  网上流传温水洗菜可以将蔬菜表面的致癌物硝酸盐减半,提高蔬菜食用的安全性。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赵泳谊表示,此法并不完全正确。

  实验显示,将叶菜在温水中浸泡10分钟,硝酸盐可去除50%以上,若只用冷水清洗,只能降低10%~15%。赵泳谊表示,虽然实验证明用温水浸泡蔬菜可去除更多的硝酸盐,但是普通老百姓家缺少实验室中的恒温设备,难以将水温维持在40℃-50℃的范围,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天,温水很快就会变冷。若热水加太多,又可能会把菜弄得半生不熟,破坏蔬菜中的维生素。

  此外,蔬菜的细胞通透性会随着水温的上升而增加。温水会使蔬菜吸收外来物质的能力增强,释放在水中的有害物质很容易会被再次吸收。摘自《南方日报》,1月27日   脚凉容易得感冒

  英国卡迪夫大学研究者发现:在寒冷的冬季穿厚实些的羊毛袜子不仅会让人感觉舒适,还能预防感冒和流感,因为双脚冰凉会增加人们被病毒感染的风险。冬天在屋里赤脚行走、关闭暖气或穿很薄的鞋也会增加感冒风险。

  研究人员分析,很多人的鼻子中已经携带了会引起感冒和流感的病菌,只是没有出现生病的症状而已。然而,如果他们双脚的温度也下降,就会导致整个身体发生变化。脚凉会使鼻腔内的毛细血管收缩,这是一种保护性的反射,以尽可能减少身体热量的散失。鼻子中的血流量减少,血液中对抗病毒的白细胞数量也会减少。寒冷还会使鼻腔内的纤毛运动减慢,这样病毒就会进入体内。

  摘自《每日邮报》,1月21日,刘航编译   诺如病毒最爱栖身贝类

  今年诺如病毒异常“凶猛”,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寇晓霞博士提醒,生活中存在特别容易携带诺如病毒的“高危食品”。其中,贝类排在第一位。

  美国CDC(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统计,所有的诺如病毒引起的胃肠炎疾病中,贝类占13%。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团队就贝类的诺如病毒污染率问题,在全国范围内多个地区抽取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贝类中污染率最高的是牡蛎(生蚝),此外还有贻贝(即青口)、蛤蜊、扇贝等。

  由于病毒附着在贝类的腮和肠道中,无法用水洗干净,唯一方法是彻底煮熟。“一般情况下,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在70℃以上几分钟就能被杀灭。”

  除了贝类外,草莓等伏地生长的水果、蔬菜被污染率也较高,主要原因是以粪便施肥或污水灌溉时被病毒污染。“草莓彻底清洗,可以减少附着在上面的病毒;而叶绿蔬菜彻底煮熟即可。”摘自《广州日报》,1月26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