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元旦,我回到老家,送别了不到70周岁的姨妈。
这是我们家族因脑卒中“走”的第二位长辈。十多年前,我的大舅就在一次中风后离世,病情发展得非常迅猛,在没有进行任何干预的情况下,他就这样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姨妈两年前就突发过一次脑卒中。在冰冷的地面上不知躺了几个小时后,被串门的邻居发现,然后用村子里头的运货车送到了县医院。县医院组织专家会诊抢救,然后给出了一个无奈的建议:去武汉吧,那里医疗水平高,拖在这里,一点办法都没有。此时的姨妈,已经发病4个小时了。
老家人把电话打到了我这里,希望我能给出一些合理的建议。
我知道,脑卒中最佳的治疗时间是四个小时,因为脑细胞一旦没有供血,会很快坏死,而如果能及时在脑细胞死亡前消除血栓异物,进行溶栓治疗,就能挽回生命,甚至恢复健康。但现在,最佳时机已过,而有这个治疗条件的医院,还在车程三个小时的外地。
这真是一种折磨!
最终,我们决定去武汉的医院试试。到了湖北省人民医院,姨妈就被送进了ICU,姨妈是脑出血,所以被安排了开颅手术。
不用说,脑卒中治疗是极其昂贵的,一天的费用将近两万。就这样,在ICU里昏迷了12天后,姨妈终于醒了过来,但偏瘫的后遗症就这样落下了。
医生对我说,像姨妈这种情况,能活下来已经是非常幸运了。
除了接着吃药,我们决定让姨妈去宁波一家二级中医院做康复,希望她能够重新站起来。在那家医院的康复科,像我姨妈这样的中风后遗症几乎占据了一大半。就这样,为期半年的康复,病情基本上是维持住了,但活动能力依然遥遥无望。手术费3万~4万,半年康复花了7万~8万,姨妈家的经济负担越来越重,这病也治得越来越吃力。万不得已,姨妈的康复治疗被停掉了,她整天在家躺着,由姨父照料。
姨妈还是没有挺过2014。家人给姨妈洗了个澡,可能让她凉着了,第二天清早一看,姨妈已经走了。
这些往事全都浮现在眼前,是因为看了最新一期的《闯过心梗鬼门关》(1月15日3版)。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幸运的,他闯过了“心梗鬼门关”,生活和工作没有受到影响,并感悟到疾病预防的重要性,但那些没能“闯关”成功的,生活质量可以想见。
疾病的家族聚集和遗传倾向真是太可怕了,心脑血管病的预防还得往前提!因为:1、这个病对健康的危害真是太大,心肌细胞和脑细胞的死亡不可恢复;2、对于普通家庭来说,一个中风后遗症患者真能拖垮一家人,治疗费、康复费实在担不起!
前不久,我带着妈妈做了脑卒中筛查,这也是我第一次系统地关心过她的脑血管健康,所幸结果显示良好——今后,妈妈的脑血管健康,我就要细细守护了。
编后语:
相关研究数据显示,我国脑卒中患者第一年复发率为15%,5年内复发率为30%,如果患病后仍不注意,“二进宫”住院的风险是非常大的。所以,作者的意识非常对——脑卒中是个“惹不起”的病,咱们只能“躲”,还得把干预尽量提前,从生活方式入手、从平时预防入手,不要等到“人财尽失”的那一刻。
作者带自己妈妈去做了脑卒中筛查,这个就是了解自身健康状况、预防脑卒中的非常好的意识。从2009年“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启动至今,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厅、局)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了脑卒中防治领导小组和专家组,发展了306家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医院(省级医院、一些地市级医院均有),而且这个筛查很便捷,一天时间足够;也不贵,几百块钱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