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5年01月22日> 总第1188期 > 18 > 新闻内容
我更担心不典型低血糖
健康时报驻佛山市中医院特约记者 ?影妍文/图
发布时间:2015年01月22日  查看次数:  

 

  刘天在为患者诊治

  在糖尿病科副主任医师刘天看来,对那些上了年纪、病程较长伴有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的糖友来说,血糖低更让他担心。因为低血糖反应出现时,不仅又快又猛,有时还会玩“变身”,难以快速识别,危险性大。

  最近,一位有30多年糖尿病史的患者就遇上了“变身”后的低血糖。没有出现常见的饥饿感、心慌、出冷汗、头晕及手抖等症状,只是感觉困倦嗜睡,想着睡一觉就好了,结果被家人发现呼之不应,全身无力,不能动弹。送到医院抢救,查指尖血糖只有2.8。回想起来当天由于食欲不振,午饭时她只吃了几口菜没有吃主食,餐后又照常服用降糖药,导致原本就不高的血糖继续下滑,引起低血糖昏迷。

  家里有糖尿病老人,如果老人出现乏力、意识障碍、抽搐等非典型低血糖症状时,首先考虑低血糖并立即进行血糖监测。

  “病程较长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血管大多已出现问题,如果血糖控制得比较低,反而容易诱发一些急性并发症。例如,心脑可因血糖低,应激状态导致血管痉挛、供血不足诱发急性心梗或脑梗。

  与中青年糖友相比,老年糖尿病患者因各项生理机能减退,对低血糖症状不是很敏感,尤其是血糖值长期偏低的患者,早期血糖值在4点多时可能还会有饥饿感、冒冷汗的感觉,但随着血糖持续走低,可能完全没有症状表现,以致患者发生低血糖昏迷,如果救治不及时则很容易发生生命危险。”这也是刘天最担心的。

  所以刘天认为,老年特别是伴有并发症的糖友血糖控制标准可不必拘泥于实验室要求的正常值范围,略为放宽也可。例如,超过75岁的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低于8.0mmol/L,餐后血糖低于12.0mmol/L即可。其次别忽视定期随诊,随着年龄的增长做个性化的调整,不能墨守原来的治疗方案不变。家中常备血糖仪,定期自我监测血糖。

  老年糖友还应避免使用一些作用强而快的口服降糖药,在注射胰岛素前最好先测一下血糖值。家中和随身应准备有巧克力、饼干等能迅速“升糖”的食物。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