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5年01月12日> 总第1185期 > 20 > 新闻内容
我在塞舌尔做医疗志愿者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科 温红艳/文 陈颐/图
发布时间:2015年01月12日  查看次数:  

 

 

  塞舌尔简介:塞舌尔共和国位于非洲东面的印度洋上,由115个大小岛屿组成。陆地面积455.8平方公里,领海面积约40万平方公里,专属海洋经济区面积约140万平方公里。属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

  塞国风景秀丽,全境50%以上地区被辟为自然保护区,享有“旅游者天堂”的美誉,1993年在世界十大旅游点评选中名列第三。

  从2000年1月起,塞进一步提高社会安全福利水平,99%的人口享受卫生保健服务。全国共有医院7所,床位416个,保健中心17个,私人诊所9个,牙诊所6个,医生91人,牙医16人,护士422人,药剂师7人。

  医务工作者恐怕是塞舌尔最缺的职业。他们从古巴、印度、斯里兰卡、埃及、欧洲或其他非洲国家聘请医生,即使这样,全国仅数百名医生,仍难满足近10万人口的医疗服务需求。自2006年以来,共青团中央和商务部联合派出6批青年志愿者,赴塞舌尔提供医疗和教育援助。我就是第6批援塞志愿者的一员。

  我被分配到位于马埃岛的首都维多利亚医院儿科住院部工作。这也是塞舌尔唯一的儿科病房。接触全新而陌生的工作环境,无论在语言、业务、和与新同事交往等问题上,一开始我都处于不断适应与磨合的过程中。而所有这些难题,都在我行医资格注册完成,独立值班后“爆发”。

  还记得第一次独立值班,4点下班后同事们陆续离去,周围一下子清静起来,我内心的焦虑和紧张却陡然增长。终于,值班医生专用手机的铃声划破平静。按下接听键,我严阵以待却发现对方的语言像子弹发射一般快速密集,过于紧张的我一句也没听懂!正当我准备去护士站求助时,忽然听见一个单词“maternity”——是这里的产后区!于是我大声说:“好好!我马上过来!”便飞奔产后区。原来是护士叫我去看一份刚刚发回的检验报告。随后,铃声陆续响起,每一响都让我的心扑腾扑腾往喉咙外面跳。

  当晚12点前,我都是绷着神经在几个病区间穿梭,战绩是2个普儿新收,2台紧急剖腹产,和1台顺产高危儿。12点后回值班房躺下,却怎么也睡不着,怕值班手机随时又再响起。

  相比国内,这里的医患关系比较和谐,可能和该国居民终生免费医疗有一定关系,这里复杂或疑难的病人还会由国家安排送往国外免费医治。不过,有患者就有家属,家属关切的心还是不分国籍的。一次一个肺炎患儿突然出现寒战,测体温37.8℃。根据我的经验,这样的寒战往往是超高热的前兆,让护士赶紧给服用退热药。

  20分钟后,我再去看孩子,只见他满头大汗,浑身滚烫,复测体温40.1摄氏度!家长劈头盖面就质问:孩子给你们整的那么高烧,你们啥都不做!情急之下,我启用所有的医学、英文、沟通能力向家长解释“寒战—高热—吃药—发汗—降温”的因果时间关系。最终,他们将信将疑地点头,不再吵闹。后来孩子果然慢慢退烧、好转,家人投来感激的目光,我也深深地舒了口气。

  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总会想起远在中国的6岁女儿和年迈的父母。作为一名儿科医生,我爱自己的孩子,也爱所有的孩子。现在我把爱从中国带来遥远的非洲,不易之中收获满满。那句“我志愿,我快乐;我志愿,我成长”的援塞志愿者口号,已足以说明一切。

 

 

上一篇 下一篇